DoCoMo,领跑手机支付
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上处于领先者地位。其1999年投放市场的i-mode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络服务。200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基于W-CDMA的3G服务FOMA,创造了一个全球3G标准。而自2004年推出“Osaifu-Keitai”(带有钱包功能的移动电话)以来,DoCoMo更是在手机支付业务上一路领跑。
钱包手机
手机的移动支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方式通知移动运营商,从事先开设的虚拟账户或与手机绑定的银行账户中,扣除一定金额来实现;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基于NFC技术的非接触智能卡,来实现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通信,是无线设备间的一种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互联技术。
DoCoMo的手机支付业务正是基于这种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使用的是由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智能芯片FeliCa IC芯片,能够存储个人或企业的确认信息、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等数据,能够运用在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中。该技术最早应用在交通系统中,乘客可在特殊的读卡器前晃动FeliCa IC卡购买车票。
DoCoMo的最聪明之处就是将FeliCa IC芯片移植于手机之中,把移动支付的功能赋予了人们最常使用的手机。植入FeliCa IC芯片的手机通过相应的读卡器识别后,可将支付数据、票据或者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移动运营商和银行金融机构,从而完成移动支付。而且,这种支付安全性高,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在手机关机状态下也能照常使用。DoCoMo把这种业务形象地称为“Osaifu-Keitai”,即“带有钱包功能的手机”的意思。
快速发展的DoCoMo
得益于3G标准的制定和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DoCoMo的手机支付业务从日本走向全球,仅仅花了3年时间。
小额支付业务阶段:2004年8月,DoCoMo开始推出“Osaifu-Keitai”时,没有任何银行金融机构愿意介入,DoCoMo只好自己倡导成立移动支付联盟,并建立了Felica Networks平台。用户先在DoCoMo申请一个手机钱包账号,并存入一定数额的金钱,在购买商品支付时直接从账号扣除相应款数,无须输入密码。这种事先支付的形式只能用于小额交易。
借记卡支付业务阶段:2005年4月,DoCoMo以1000亿日元(9.45亿美元)购买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随后双方联合推出ID借记卡移动支付业务。这种ID借记卡将用户信息存储在手机FeliCa芯片中,用户往卡里预存一定金额即可使用,无需输入密码。另外,用户还可以将该卡与三井住友银行的信用卡绑定,实行转账支付,但需要输入密码以保证安全。这样,DoCoMo就进入了一个开放式的移动信用卡市场,增强了对其他金融企业的吸引力。2006年3月,DoCoMo又以10亿日元获得瑞穗金融集团关联企业UC Card 18%的股权,将其拉入到移动支付的平台。
信贷支付业务阶段:2006年4月,DoCoMo与三井住友银行联合推出DCMX移动信用卡,用户无需在信用卡中预存金额就可以透支消费。由此,DoCoMo将移动支付渗透到消费信贷领域。该业务有两种透支额度:一种是迷你DCMX,用户无须输入密码即可透支1万日元;另一种是DCMX,用户在输入密码后可透支最高额度达20万日元。
海外拓展阶段: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到2007年4月,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已高达到2150万户。除了在日本本土拥有60%的手机支付业务市场份额之外,DoCoMo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DoCoMo已经在欧洲24个国家与15家运营商合作推广其手机支付业务。2007年7月,DoCoMo开始将Felica手机钱包拓展至中国的香港、澳门市场。虽然还未能在大陆市场推行此类近距离非接触式手机支付业务,但DoCoMo已经与捷行移动商务公司合作推出手机钱包普通支付业务。在接下来的中国3G应用时代,相信DoCoMo会有更加抢眼的表现。
- 国产手机集体败北 | 2008-07-17
- Profile of a Highway Tycoon Under Investigation | 2008-07-17
- 全球首款“WAPI+GSM”手机问世 加速无线城市建设 | 2008-07-17
- 地款支付推迟 恒大仍然在冬季 | 2008-07-17
- 国产手机集体败北 |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