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2-31
作者:赵艳

逆风飞扬——大国崛起下的当代大学生使命

赵艳

  但丁曾说:在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着鲜花。

从2005年至今近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2005年毕业生总数是338万,而毕业时的落实率为72.6%,有92.6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而在随后的三年,数据显示的是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大。进入今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的发展笼罩着一片阴云,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才能面对挑战,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人才?在时代背景下,这些问题成为了这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年轻人所面对的重重疑虑。

2008年,在《经济观察报》与连续七届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平安励志论坛”五场校园巡讲中,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始终成为热点话题。“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巡讲现场,高校名师与大学生们分享成长经历、人生感悟与职场心得,人力资源与经济学专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成就有志者职业生涯的沧桑正道以及大国崛起下的当代大学生使命。

北京大学专场——

迷雾笼罩下的中国经济与民生

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落下帷幕,2008北京奥运后中国的经济到底走向何方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波未平,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在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的预见上布下迷局。当代大学生以创新精神和承担责任的勇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艰巨使命。

新望 《经济观察报》院长

很多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从不同侧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比如说研究后发问题,研究中国的发展方式,中国的发展经济学习。比如北大的林毅夫教授,利用发展经济学来应对发展中的问题,这是侧重点。还有像张维迎教授等一些专家研究转型中的问题。总体来讲,中国的改革就是转型、转轨。我们在国际上是一个后发国家,同时是一个转轨国家。我们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包括社会体制纯粹是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像林毅夫教授预测的,在203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我本人是悲观主义的预测者,我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体制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累积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些爆发性甚至是崩溃性的现象出现。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利用这样的机会呼吁改革,把体制性的问题理顺,使我们的经济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那么,在今年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与民生造成冲击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就业是当今中国最应首要解决的民生课题。

武常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实际上中国的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动的。从现在的角度看已经是成效显著,而且对全球的震动非常大,改变了中国甚至全球经济的趋势。目前,全球进入“冬天”,中国必须讲技术创新的力量。现在很多政策取向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发展方向。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在市场环境形势下对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非常执着,通过引进、模仿、创新形成一定的规范。我想全球化作用会进一步地发生。

在2001年11月30日,高盛首次抛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将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经济规模超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六强。对于中国来说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四个前提:稳重坚实的宏观经济政策、牢固稳定的政治格局、开放的头脑、教育水平的提高。在199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和印度是一样的。18年过去了,中国人均GDP几乎已是印度的三倍。其实,我们投入的成本也很高,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高低取决于员工对于企业及社会的贡献度。在校的大学生现在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这对他们自我及今后中国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南开大学专场——

当代大学生就业危机与时机

数以百万且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暴涨。一些人更改职业规划,认为以“考研”和“考公”的形式避免直面就业是理性选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困境正是绝佳的机遇,果断加入了茫茫的就业大军。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相关领导

无论是在任何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寻找一个优秀的员工,需要他具备四项核心能力。

第一,是要有适当的学识,他对所要从事的这个行业应该了解。比如,无论是学管理、学人力资源还是学会计的,你想务商,你就得懂得商业的语言,这样才能和别人建立起沟通的平台,走上这个岗位。

第二在于他的专长。我们四年的学识是没有专长的,我们讲的这个专长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专长,就是这个问题到手了以后,我们就知道答案应该从哪里找,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找。这个专长是他未来工作生活当中要建立起来的,不一定是要在大学当中形成的,但是,培养专长的意识要在这个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就牢固扎根于他的头脑中。

第三是要讲他的经验和经历。经验和经历是很宝贵的,为什么很多应届毕业生经常跟我抱怨,说企业太糟糕了,明明知道我们我没有经验,非得要求我们有经验。或者,他可能认为企业应该让他进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但是企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做成本很高。企业招聘任何层级的员工,成本都是很高的,如果不成功的话,带来的问题会很多。所以经验的建立很重要,你的第一步从哪里开始,接受过哪些培训和锻炼,让企业对你会有一个很直接的了解。因此,我们也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能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多在一些企业中实习。

最后,当然还要看他综合的素质和能力。

刘月波 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就业网络联盟理事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其实在这个分母之上包含几个很重要的分子,你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就业能力以及你的就业准备,还有你的就业意识。

这几年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然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中大部分人,以及学生的家长,没有形成从精英就业到普通劳动者就业的观念转变,这就产生一定的矛盾。当我们的就业形势转变的时候,当我们高等教育转变的时候,我们还有一种精英就业的意识,所以在选择岗位的时候,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对就业的期望依然是比较高的。

面对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校方积极引导学生实习、实践,我们也会开拓学校、学院的学习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基础。我们认为,学生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有的时候综合性或复合型的人才会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当然我们也一直努力培养这样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四川大学专场——

困局中,中国大学生的

思路和出路

2008年是一个灾难重重的一年,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灾后重建任重而道远,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困难面前,风雨和阳光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易发久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董事长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时刻面对困境,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万事如意”存在。今年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四川的同学们经历了很多艰辛。地震对区域经济带来了影响,次贷危机又让我们进入了全球经济的“冬天”。

另外,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隐型的大学生就业障碍。比如,目前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跳槽过于频繁,这对企业是一种伤害,也让即将就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信任危机。任何一个企业都相当看重员工的忠诚度,这就需要员工加强自身的耐力,不可能遇到一个小困难就选择放弃。

如果没有失败的准备心态,那么你就不要去追求了,因为成功的人遭遇失败的次数常常比退缩的人要多得多。所以重要的是心态,是如何去面对它,不用抱怨,不用找各种理由去推托,我们享受到的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很多同学走入社会的时候可能会很失落,认为怀才不遇,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我经常跟大家讲“天助自助者”,也就是说自己的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这些思维方式才是我们摆脱困局的真正出路。

我们也是企业,也经常会招聘人才,有时候会出现很极端的情况,就是我们仅仅需要一两个岗位,可是人力部门会收到应聘信件上千封,但是却找不到我们要的人。那么一个岗位到底需要怎样的合适人才,我想其实很简单,一个人的素质模型分成五大类,第一是知识、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素质、第四是契合、第五是性格。

都江源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才绩效管理部总经理

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责问,有些同学非常优秀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没有得到他理想的岗位,这也许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阴霾。其实,同学们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这种现象:企业招人其实更重要的不是招优秀的人才,而是招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才,尽管有些同学的多方面素质非常的完备和优秀,但是可能并不适合这个岗位的需要。企业的角度和大学生、应聘者的角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企业要经营,首先成本就是首要问题。我们所有的成本都要经过公司的运作,去计算,我们不同的岗位给出不同的成本,所以有一些岗位只能给出这么多的成本,这也使得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并不能够完全履行 “择优录取”的原则。因此,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同学们不该失落,而是要继续前行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特殊的时代需要乐观的心态。每当我看到大学生,我就像20年前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一样,感觉每天都充满了希望。我的部门里已经有生于80年代的员工,我感到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幸福,有那么多的资讯,有那么多新鲜的东西可以随时去接受。不管今天面临着哪些压力和责任,他们的生活里都充满阳光,充满着机会,都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我们也期待着看到今年、明年他们仍然会非常自信、非常坚定地走出大学校园,来到我们身边开始崭新而又肩负使命的社会生活。

复旦大学专场——

面向抉择,差异与融合中的

本土与外资企业

各种文化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碰撞与融合正在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具有远见的企业努力践行着对于人类、对于社会有益的准则。在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生的土壤不同,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而今,融合是大势所趋,惟有彼此借鉴学习,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大学生面对本土与外资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管理理念、薪酬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性,又将如何抉择?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相关领导

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的情况下,面临着择业的问题。这其中,如何面对本土与外资企业的抉择是个热点议题。

本土与外资企业的差异怎样形成的?首先,跟这个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它是美国企业,它从美国社会环境当中成长起来,一定会打上美国社会文化的烙印。如果是欧洲企业,它一定也会受欧洲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影响,而中国企业也是一样的。其次,也和这个企业的发展阶段甚至管理者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如果是一个粗放型的企业,它的做事方式以及它追求的价值观和目标会让一些谨慎、做事考究的员工稍感不适。如果是一个成熟企业,它的做事方式,它的规范、流程又和粗放型企业有着很大差别。

差异存在于企业的文化或者发展阶段之上,从而导致它在企业行为上有不同的手法。但是,按照现今企业发展的规律,很多中外企业正走向一种趋同的态势。无论是在怎样的土壤上生根,每个企业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很多方面也有它的共性,我觉得中国平安有四句话很值得认同。第一,任何一家企业它首先要对股东负责,因为股东是投资方。第二,它要对客户负责,因为股东要产生效益的话,这个效益是来自于客户的。而对客户的负责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所以还要对员工负责,最后一个是对社会负责。同时,企业关注三件东西,一个是业绩,一个是员工队伍,一个是流程。当这三件东西完善后,才能在我前面讲的四个方面来实现回报。

王韬 著名猎头公司TAOExecutiveSearch合伙人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同。因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不像10年以前,他们所有的高管都是从国外派来的,现在所有的外资企业都在本土化,他们更加希望拥有当地的人才。他们已经意识到,做中国的市场,中国人最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现在也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企业走向了国际,比如说像平安保险,比如说像联想。他们走向国外,在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变化下,大家选择的人才还是趋于一致的,可能在某些专业上不同,但是在基本的人才素质上是有一样的表征。我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人才需要获得的基本素质都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种国际化的人才,他们都有一种共性,一个是专业知识,一个是本行业从业经验,另外还需要具备一种个人魅力。这其中甚至包括EQ,包括沟通能力,包括做人的原则,我认为这些素质是所有的高管和国际化人才都必需的一个部分。

武汉大学专场——

铸造职业生涯中的“金饭碗”

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国考”似乎成为获得金饭碗的唯一途径,尤其在全球金融风暴的今天,更是理所当然。然而,“国考”真是获得金饭碗的唯一途径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金饭碗”?是我们自己内心前行的动力,还是头上缠绕的光环?

徐绪松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在高校中,我们有三种优秀人才的培养方向。第一种人才是一种学术型的人才,它需要你保有一种好奇心,并有很坚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对科学的挚爱激情。这样你就可以去进一步地深造,读研究生、读博士,还可以进一步地成为博士后。这实际上也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当然也是非常艰难的,其实有很多学生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第二条路,那就是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具备非常特立独行的气魄。他们是敢于挑战的,他们是有胆量承担风险的,当然他们的决策和出击是要在自己理智的思考之下形成的。那么这样的人才我觉得就可以去闯一闯,去创业,去走企业家的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眼光去看到市场在哪里,机遇在哪里?

第三种人才就是大家都非常向往的公务员,实际上我很鼓励我的学生进入到相关部门就业。我觉得公务员这个岗位非常重要,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因为作为一个相关部门,它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比如说科技厅,它就要有一个眼光,知道哪些项目需要研究,需要放在前面,而且它还会提出一些政策性的东西,比如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等,这就对我们每个应聘者的要求也相对更高。首先是政治素质,他要有对政策的理解力,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因为他将成为一座桥梁,政府与企业、百姓沟通的桥梁。所以,每一个认为公务员是金饭碗的应聘者,首先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素质是否能够匹配这个责任重大的岗位,而不要盲目跟从报考之风。

我们的高校要为学生的一生做准备,不仅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我们也倾力为学生铸造他们的金饭碗,精神、能力、自信、激情和终生学习,才是他们真正所需的金饭碗。

陈健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

我现在的这个职业、这个岗位都不能说是“金饭碗”。在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竞争激励和淘汰机制,在这个机制之下最具体的体现就是我们的排名文化,不管你做得多好,都要参加排名,只要排名就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如果你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名,自然将被淘汰。曾经也有员工问到这个问题,说我原来在其他企业都是非常优秀的,为什么来到这里总是排在后面呢?这就像你参加全运会,参加亚运会,再参加奥运会,不同级别的比赛你的名次也会不同,你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一定要不断地努力,通过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保住自己的金饭碗。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