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上访讨薪”表述有误
这并不是简单的行文错误,甚至也不是认识错误,而是一种潜在理念的作祟,那就是权力高于法律,以及为了维稳可以践踏法律的理念。
——《》
公众更希望看到的是观念的更新,平等、宽容对待农民工兄弟,不要先入为主,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这个群体。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才好办。但是,从“表述有误”这种简单的自我定性来看,深圳住建局对自己责任的认定委实“有误”。
——《华商晨报》
每临“大事”,治理变形,这是中国式社会管理的一个规律性病症。……不能说展示形象不正常,问题是展示一个非生活、反生活的假形象,还是展示一个真实的形象呢?
——《齐鲁晚报》
物流成本
怕就怕社会舆论打错板子,反倒呼吁政府多设关卡,“消灭该死的奸商贩子。”部门既得利益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仇富情绪和对商人作用的误解。
——《》
破解当下的很多社会问题,着手点仍然还是要从行政改革开始,减少行政干预,放宽行政对于市场的各项僵化管制,不要让行政管制拖了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的后腿。
——《华商晨报》
“货车禁止入城”是许多城市的一个共有特色。很多人搞不清楚,货车到底犯了什么错,但是当有关部门提醒你可以办通行证入城和开出高额罚单时,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货车进城,是物流运输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其实比千里迢迢的运输成本还要过分。
——《现代快报》
打破行政壁垒,需要继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突破行政条块分割对市场一体化的掣肘,进而减小区域间的物流成本,乃至各种市场要素流通的成本。
——《华西都市报》
这种十分严苛的货车限行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成倍地上升。这既包括货车违反限行的罚款成本,也包括以客车代替货车之后,大量增加的运输成本。
——《中国青年报》
内地的情况是,一方面,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差距,城市拥堵便拿货运车来开刀;另一方面,城市商场、超市的夜间作业也有很多障碍。
——《广州日报》
把物流费降下来,把“生存”在物流上的各种“寄生费用”剔除,物价恐怕就不会这么高了。央视的报道,是这个意思,我想,这也是老百姓的愿望。
——《扬子晚报》
货车限行导致一个客观结果,就是大量货物只能靠违法进城跑完最后一公里。但是,这类违法现象居高不下,并不是说明物流公司多么无视法规,而恰恰反映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
——《新闻晨报》
物流的制度性成本上升背后,是分割市场的小农意识,是为了城市面子的逆淘汰式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正在把中国经济逼回通胀时代,逼回小农经济时代。
——《东方早报》
近年来,“相对贫困”的说法很流行,而相对贫困现象主要是由社会经济资源占有与分配的不公所造成的。为什么配送车辆就进不了城?为什么菜场的租金就该收那么多?人为抬高的物流成本,难道不会抵消发展的意义?
——《武汉晚报》
收费主义确实可以推过刺激金钱转流的速度,带来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但是,收费主义也让经济结构在快速扭曲,收入在人群间的分布在快速失衡。这是一个陷阱,到了走出这个陷阱的时候了。
——《南方都市报》
高晓松醉驾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应该反思某些神化道德与正义的行为,只有将道德的构建放到人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够真正正视自己的内心,而不会把社会道德的理想寄托在某些人、某些群体的身上。
——《重庆时报》
只有让醉驾者得到应有的严惩,才能警醒当事者,震慑观望者,并让此次备受关注的“明星醉驾案”成为一次公益性的高效的普法盛宴。
——《华西都市报》
法律是保卫我们生活秩序的无形长城,不管是名人还是非名人,都应该对法律心存敬畏。高晓松醉驾事件再次警示我们:仅仅是口头的言说意义不大,重要的是从行动上远离醉驾。
——《北京青年报》
护士被精神病
高北陵是医生而不是地下工作者,这决定了精神病医生不能臣服于秘密安排。还有多少精神病医生像高北陵这样行医?
——《南方都市报》
郭俊梅的胜诉,是此类维权的起点,也是反“被精神病”的第一步。当前的“被精神病案”虽然胜诉,但依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让我们对自己会不会继续“被精神病”充满担忧。
——《华西都市报》
护士维权上访之所以成了“精神病”,不仅是“医学标准”和“管理标准”出了问题,“公共标准”同样也处在了扭曲错位的状态中——毫无疑问,对奖金分配不满的医院员工不止郭俊梅一人,但敢于上访投诉的却只有一人,因此,或许在世俗的眼光中,过于较真的郭俊梅就是一个另类,有“精神病”的嫌疑。
——《第一财经日报》
公权拐卖儿童
有关公职人员主观上存在出卖和牟利的目的,客观上实施绑架和贩卖儿童的行为,完全符合拐卖儿童黑罪的犯罪构成。
——《中国江西网》
如果“抢卖”婴儿属实,又让当地有关部门去调查,那岂不是让他们“自证其罪”吗?调查要公正,独立是前提。
——《检察日报》
商贩刺死城管案
虽然有时候这种暴力可以提醒某些恶政的执行人不要太过分,但并未能够解决这种矛盾冲突,因为在生存权面前,暴力抗争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选项,恶政的执行者也不会有意识地选择枪口抬高一寸,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生存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
本案的情况却是,被告方向法庭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也愿意出庭作证,而司法机关却不准许。如果被告人家属的说法属实,真不知道法院拒绝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依据在哪里。
——《新京报》
如果城市管理部门尝试职责“变脸”,打出“民生”牌,树起“服务”旗,多做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也许会实现小贩与城管的两情相悦,城管形象定会大为改观。
——《齐鲁晚报》
我们期待,在死刑核准这最后一道门槛,夏俊峰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而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强调防止错杀的关键并不是死刑复核程序,“一审是关键、二审是基础”。
——《荆楚网》
许宗衡案
公众有权知道这些。许宗衡主动交代了什么、交代了多少不被司法机关所知的罪行,显然非常重要,这直接涉及判决公正与否,也涉及“人心”信服与否的问题。
——《长江日报》
灾区重建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一大特色,是在大陆中央的部署下,十八个省市对口支持四川省十八个重灾县。对口援建是以一个省(直辖市)对一个县或县级市为原则。此外,各个省又把对口任务分解到地级市一级。这种对口援建方式,一方面反映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特色,另方面,又显示出大陆中央的匠心独具。
——《中国时报》
- 深圳住建局再发文 改“禁止讨薪”为“依法反映欠薪” 2011-05-11
- “上访讨薪追刑责”是权力理念作崇 2011-05-11
- 今日媒体观点0510 2011-05-10
- 中国扶贫基金会向汶川灾区支出超4.4亿元 2011-05-10
- 进出口数据发布 欢乐财经 2011-05-10 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