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明朝还有哪些事儿?(2)
李大卫
2010-08-13 12:56
订阅
 1  |  2  |  3  |  4 

都说历史不能假设,可人就是断不了假设历史这个念想。我们中国人最爱假设两段历史,一是明朝中后期,一是清末民初。 

这可以理解。首先,黄河般曲折的中国历史,曾在这两个河段急剧改道。更重要的是,上述两个历史时段——内忧外患;改革还是不改革;如何改革——决定了中国近五百年历史叙事的主干,以及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现有想象。 

平生遇到一些志向高远的人士,喜欢手上夹着红蓝铅笔,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他们回顾上述两段历史,痛心疾首之余,论述中最常使用一个词,就是“假如”。而明朝恰好提供了太多的假如。 

大明王朝由始及终,凡276年,而这近三个世纪的历史,又和欧洲文艺复兴大体并行。中国人和西方的文化心理,便是在那一时期分别特化发展。欧洲发展出一套全新的政治、金融、宗教、科学、教育体系,而中国虽然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终于随着农民革命和女真人入侵,全部被扼杀在摇篮中。这些历史的偶然因素,使得中国历史终于未能走到一个引向繁荣进步的拐点。于是有了种种“假如”。 

但这种文明格局的变化,似乎不在《明朝》作者的兴趣范围内。我们在书中更多看到,作者对于官场文化和帝王之术的津津乐道,尤其是朋党斗争中的官僚们,如何玩弄手腕和心眼。对于明朝如何发展文化、技术并积累物质财富,这里甚少解释,好像路线对了头,文明自然更上一层楼。作者(也许包括多数读者)的兴趣,显然在于最高权力的觊觎、争夺与守护。既然如此,真不如把书名改成《明朝宫廷、官场那些事儿》。 

我知道,手腕和心眼非常值得玩味;它们代表一种高超的智慧,操作上的微妙和精致,不亚于任何艺术。代价是我们玩味之余,不再把目光投向远大的领域,以致我们的世界微缩成一桌麻将。这也是一种玩物丧志。人际智慧的房中术,使我们失去了那种好奇和渴望。人们的兴趣不是集中在财富的创造,而是财富的分配。分配意味着占有,包括隐性的占有,而且越是没得可分,就越要讲究怎么分;这就叫做懂政治。所以人们争着当领导。 

这种事情讲多了,就会成为马基雅维利式的逆向道德训诲。结果是公德、私德分离;君子之仁义,小人之仁义分离,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像明朝很多小说那样,假劝善之名,行诲淫诲盗之实,并最终被误读成赌徒的励志读物。 

不苛求古人,并不意味着为古人的负面遗产无端回护。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