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对话王鲁湘(2)
侯思铭
2010-11-01 17:50
订阅
 1  |  2  |  3 

 

人格养成的关键期至关重要 

问:这样的话,命运本身不可以选择,因为人是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的。人格的铸成不为他自己选择,那肯定就会有他以后命运的东西。 

答:有些小说家在探讨人类命运,十恶不赦的坏人的时候,如果真的深入他的童年马上就会由憎恨转为同情了,因为在童年的记忆里一定有他成为十恶不赦的人的根源。这不是不可能转变,只是很难,所以人格养成的关键期才那么重要。

这中间就牵扯到一个教育的问题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没有必要分的很复杂,教育就是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就是人文教育,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工具理性的培养和一种知识的累积,能力的累积。

我们中国其实建立了全世界文明中间一个最成功的人文教育体系,而西方建成了最成功的客观知识的教育体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我们这个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养成,是大丈夫气质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充沛于天地之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这样的一个君子的人格最后达到圣贤的气象。而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出来几个牛顿,几个爱迪生。他们培养圣贤的目标放到了教会,放到了修道院,而不是放到世俗教育里边。世俗教育的目标就是一个伟大的掌握了很多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像孔子孟子颜回那样的圣贤,这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的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体系,它所有的教学的安排,课程的设计,包括学时的安排,对应人的不同的年龄段,都是有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间,什么时期应该学什么知识。

其实认知心理学就是说,人在13岁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创造性思维,所以13岁以前的教育不要搞得太复杂,一切的学习都要和游戏结合起来。第二个是因为13岁脑子里面是一张白纸,没有太多的杂乱信息的干扰,这个时候应该利用这个最佳时期让他大量背诵以后一辈子都会使用的经典,所以我们古人在这方面是不懂认知心理学的,但是他在对孩子长期的观察中间知道这一点,孩子十几岁以前就大量的背经典,机械记忆,然后为了使你学的比较有兴趣,让你敲着节奏学。所以我们古时候读书是有声朗读而且摇头晃脑,这过去成为我们一个讽刺的对象,其实这都是对的。

13岁到19岁20岁之间这段时期是一个反叛期,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反叛权威,反叛家庭,寻找他的同类,寻找他那个年龄层次,或者比他大一点的人的认同。这时候是很危险的,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经典圣贤的东西在13岁以前种在他的心里去,肯定学坏。因为这个学坏是荷尔蒙的作用,他抗拒不了。而我们最糟糕的教育就是在这一段。

问: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兴趣爱好,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送去学钢琴,学画画,您觉得这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不好的方向,毕竟那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自己去选择的能力? 

答:我觉得兴趣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这个是没有错的。兴趣本身有高雅之分,所以毛泽东说要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嘛,不能做一个有低级趣味的人。趣味有低级和高级之分,而高级的趣味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低级的趣味没有学习难度,所以他需要大人,长辈在某一个关键期带他一下。但是不要把他当成是孩子升学路上扫平障碍的东西,又不懂得西方的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却又把西方的那种工具理性的教育观念完完全全拿过来然后用到兴趣培养中间。我们把这种工具理性的东西渗透到所有教育中间,包括人格教育,兴趣培养,太可怕了!对孩子的摧残太可怕了!现在有相当多的一批孩子已经选择了对现在教育体系的放弃,是群体性的大逃亡。

媒体的意义在于我不仅让你说一次 

问:您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面还是比较广的,尺度较大同时也很开放,那它在出版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挫折或状况? 

答:是遇到挫折了。

问:我记得王老师您说过希望节目中有各方的观点,就是左中右观点平衡地都来说话 ,然后让观众和读者自己去做选择。那您觉得这本书是比较符合您的审美趣味的吗?它有没有达到您希望的那种左中右的平衡? 

答:我首先要说的是,在这个书上的各个专家的访谈在我们凤凰电视的节目中已经顺利地播出了。但是有很多的我们凤凰内部就已经默认不播了。所以有人就说:你说的什么左中右平衡是撒谎。某某学者就从来没上过你们的节目。那么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好多这样的学者,录了以后,到现在都没播。

问:那您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媒体舆论监督的七寸之痛?我们的公民可能得不到全面的信息,那您觉得公民又该具有怎样的政治成熟呢? 

答:第一,在有宪法保证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国家里,观众通过媒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知情权。第二,观众通过媒体左中右的各种观点和立场在媒体上的各种反复辩驳和博弈获得理性的结论。

但是媒体的意义在于我不仅让你说一次,我让你说两三次,也让你的对立面说两三次。然后在反复的博弈和辩论中。让观众获得充分知情权。观众不是傻子。我当年做《河殇》的时候引用过两句话:作为媒体和电视人,永远不要高估观众的知识。任何一个观众的知识都是有局限性的。

他可能就是对这个事情不知情。但是这不要紧。你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智慧。说一遍我还不知道。说两遍就比第一遍清晰。当第三遍的时候我就有判断力了。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你哪些地方撒谎或者逻辑不能自圆其说了。尤其当这种东西是媒体提供的多个声音多种辩难的时候,其实观众在中间眼睛雪一样的明亮。这才叫做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尤其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都把声音说出来。但是不能只一家说。要各家都说。大狗小狗都要叫。在叫的过程中,听的人是有智商的。他就开始做判断。我们要给公众公平的信息的知情权,知情分两种,一种是事实,还有一个就是思想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提供了这两种知情权。有大量的数据告诉你事实,也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告诉你思考这些事实的观点。让你知道“天下有此一说”。

 1  |  2  |  3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