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上图为《天珠》作者:刘鉴强
我们与他们有同样的焦虑
问:书中的人物形象都鲜明而动人,即便抽离了藏人的背景,他们的故事也很有吸引力、令人唏嘘。虽然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好像都挺纠结的,徘徊在信仰和世俗欲望之间、往返在家乡和花花世界之间,既不像祖辈那样安于故乡的生活,又无法完全融入外面的世界。
答:这其实跟我们汉族人面对西方世界的状况很相似。你从小沉浸在一种文化中,可能并不怎么看重它,反而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会更加渴望另一种生活,觉得花花绿绿的世界特别好。但真正离开家乡之后,你好像又失掉了根。这是人类共同的乡愁。
问:书中的尼玛就特别挣扎,他很努力地适应了外面的世界,而且找到了一份可以连接古老家乡和现代社会的工作。
答:但是在书出版之后,尼玛离开那个国际组织,还是回家乡去了,现在当公务员。 人心是物质难以改变的。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中长大,你最终还是要回到那里去,就是所谓的叶落归根。这种文化上强大的力量,并不是电脑、国际组织什么的能够改变的。
藏民族的文化尤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的信仰太深了!你看书中那几个云南小伙子,他们从小接受的是现代文明教育,根本不会藏文,但长大以后还是回去找自己的根。
其实无论藏文化还是汉族的儒家文化,我们都在找自己的根。很多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写信或写,说引起了他们寻找自己内心文化支撑的共鸣。
为什么现在国学那么热?很多学者、企业家很真诚地去学习国学经典,这也是一种回归、一种寻根的渴望。其实我写这本书也有这个目的在里面,就是寻找自己的信仰,寻找内心的力量。就像我在自序里说的,虽然我是一个汉人,但我在做的事情跟这些藏族朋友没什么两样:先找到信仰,再寻找未来。
但是我毕竟是汉人,山东人,我没有在西藏出生和长大,他们的信仰和内心力量无法成为我的力量,我有我自己的根,我无法因为写了这本书就成为佛教徒,我想我还是要从儒家文化中找到我的力量。
问:那么藏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藏人的内心力量来自哪里?
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因果”,就是书中反复说的那句话:“你种下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就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影子总跟随着你。”
换成我们的说法,其实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你要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了,就种下了一颗种子,自然就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虽然也许你暂时看不到,但你种下了,种子自然有它自己的造化。藏族人的快乐,就来自于这种信心。
问:书的最后你描述了全球化、商业文明对藏族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藏人不喝酥油茶了,而是喝可乐;拉萨都是川菜馆;活佛也有QQ号。西藏如何在商业文明和本族文化之间发展和进步,在你的书里是个开放式的结尾,只提出问题,没有结论。
答: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走极端。让西藏完全保持原貌,或者完全商业化,都是不可取的,不可能的。这中间应该还有很大空间可走。
我很难相信这世界上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全拒绝商业化。商业化并不都是坏的,比如它意味着更好的交通。当你的孩子生病了,你是希望抱着他走三天呢,还是开车半小时就能把孩子送到医院?你出门在外,是愿意与家人随时互通音信呢,还是长年累月音讯不通?所以,道路、医院、通信等等,这些商业化带来的东西,难道你不要吗?
当然,如果打着“发展”的旗号破坏西藏的草原、山水和动物,那是绝对不可取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它还是我们亚洲七条大河的发源地,是我们的生态屏障。所以,西藏的商业化进程必须要考虑它的生态承受力,不能为了所谓“发展”而过度开发。
问:破坏生态平衡的商业行为,当然没有人会为它辩护。我想知道的是,如何对待那些不涉及物质代价的文化冲突,比如,如果以后西藏的喇嘛庙旁边都是星巴克、肯德基,你觉得这种前景值得忧虑吗?
答:这样的问题我想有解决办法的,比如嘎玛和美国酒店集团老板谈判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书中讲述:藏族商人嘎玛要求前去拉萨投资豪华酒店的美国老板,把酒店的外观设计成朝拜布达拉宫的样子,遭到美国老板的讥讽:“我的客人要来住的是酒店,而不是体现你们农奴制的布达拉宫。”嘎玛回应说:“全世界的客人来拉萨,要看的是西藏传统,而不是你的现代化酒店。”于是美国老板被说服了。——编者注)。 还有个例子,青海有一位僧人吉美坚赞,他建了一所福利学校,招收普通学生和小和尚,既教授他们西藏传统文化,也教他们汉语与英语,还让学生们通过辩经来研习佛教经典。这是一所民间学校,除了各族慈善人士、包括汉族人士的捐赠,校方还靠商业化手段来支撑学校运营,比如他们办了一个奶酪厂,生产高品质的奶酪,卖到很多高档场所,比如北京燕莎,用收入来补贴学校。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商业化和传统文化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商业化是挡不住的,你需要它,也要学会用它来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商业化,固守传统文化不可侵犯。
- 高星 2010-08-30
- 远离虚骄的民族主义 2010-08-23
- 虚骄的民族主义 2010-08-23
- 藏人眼中的我们 2010-08-13
- 蒙古新纳粹 反华情结加速极端民族主义 201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