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预测】4月进口增速继续快于出口 逆差有望缩小
韦承武
18:15
2010-05-07
订阅

记者 韦承武 邓美玲 由于中国国内需求的旺盛以及升值预期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测4月中国的进口增速将继续快于出口。而继3月出现6年来首个贸易逆差后,多家机构预计逆差将在4月继续出现,但额度有望缩小。

接受调查的12家机构对4月进口数据的预测中值为52.125%,出口数据的预测中值为27.07%。这16家机构包括交通银行、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瑞银证券等众多知名机构。

此前海关公布的3月进出口数据显示,3月进口额同比增长66%,出口额同比增长24.3%,贸易逆差72.4亿美元。

进口继续强劲增长 

12家机构对4月预测的中值看,进口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幅,但相比366%的增幅,4月的增长速度将有所下降。

进口继续猛增的原因被归结于内需的旺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 平指出,国内投资旺盛对原料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不减。加上094月进口基数才788亿美元,预计4月份进口仍将高速增长。

4 月进口仍然保持像3月那样猛增的可能性不大。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从原材料以及机电产品方面分析了进口增速放慢的原因,这部分商品占了进口商品的很大一部分。

鲁政委认为,对于铁矿石,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正值国际铁矿石谈判紧要关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为造涨价氛围,有意在减少发货量,目前铁矿石到港现货量确实较上月显著下降;对于原油,市场预计大型炼厂4 月原油加工量预计将创下纪录新高,截止到4 8 日,国内主要炼厂开工率达到86.8%,达到历史次高,这可能支撑原油进口仍维持高水平;对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3 月两者进口总额环比达43.5%,创有历史数据(2000 年)以来新高,但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将在4 26 日到期。综合以上原因,他认为,4 月进口继续走强的可能性不大。

PMI指数中也能看出进口增速回落的征兆来。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分析指出,4月份的PMI指数中,进口指数为53.1%,比上月回落0.6 个百分点。4 月份进口指数的回落表明3 月份进口激增的情况有所缓解。

另外,华泰联合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陆磊补充说明了压制进口的两大原因——国内的紧缩政策和不断走高的进口价格对进口需求将形成双重抑制。

出口企稳 

12家机构对4月出口的预测中值为27.07%,与3月相差不大,出口的企稳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回暖。

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都显示经济扩张。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列举了一些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的情况,美国ISM制造业PMI3月升至59.6%,为2005年以来最高值;欧元区制造业PMI3月升至56.6%4月初值57.5%,自20093月以来持续上升;日本制造业PMI3月为52.4%,与上月基本持平,已连续9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英国制造业PMI3月升至57.2%,创2005年以来新高;全球制造业PMI3月升至56.7%,已连续8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鲁政委则从港口的货运情况得出出口保持稳定的结论。4 月上、中旬,北美航线货主出货意愿增加,运输需求持续回升,船舶装载率在中旬已接近满仓水平;但欧洲、地中海航线总货量基本保持稳定,船舶装载率还未达到满仓水平;日本航线货量更是显著回落,上海口岸日本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仅在70%左右。进入4 月中下旬后,受“五一”假期影响,出货力度有所加大,欧洲、北美、日本、台湾航线货量均稳中有升。

另一个出口企稳的信号是广交会有着50 多年历史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外贸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它通常可以反映出今后半年的订单情况。

史晨昱分析指出,从本届广交会前两期的成交情况看,累出口成交255.6 亿美元,增长7.1%,预示着出口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从采购商及订单情况看,成交短单多、长单少的现象依然突出。新兴市场采购商采购欲望明显增强,但受冰岛火山爆发影响,对欧盟出口成交下降,除此之外,美国和中东等主要市场的成交与上届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出口复苏依然温和。

逆差有望缩小 

中国3月的对外贸易出现了6年以来的首次逆差,尽管多数分析师认为4月份仍将出现逆差,但逆差将比3月减少,而且贸易逆差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兴业银行在4月份就曾指出“3 月份的逆差不是年内孤立事件”,鲁政委认为,出口的温和和进口的强劲,使4 月份可能再度出现大约60 亿美元的外贸逆差。

董先安则是少数几个认为4月将回归贸易顺差的,他认为3月的贸易逆差只是暂时现象,自20092月以来,进口季调环比趋势一直强于出口,但最近2个月两者的缺口开始收窄。他的所属机构兴业证券对4月进口、出口增幅的预测值分别为进口44.8%,出口32.6%

然而不论逆差何时转为顺差,分析师们的共识是逆差只是暂时的。 

瑞银证券的经济学家汪涛早在41日的时候就指出,随着未来实际进口量和进口价格逐步企稳,预计出口与进口名义增速间的差距将会缩小,并且2010年全年的贸易顺差规模仍然可观,达1500亿美元左右。 

附:参加调查的机构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所属机构

 4月进口、出口数据预测值(同比增长%

付雷(宏观经济研究员)
曹阳(宏观经济研究员)

 国金证券

进口:60.2%
出口:30%

   平(首席经济学家)
 
仇高擎(高级金融分析师)
 
唐建伟(高级宏观分析师)

 交通银行

进口:52.25%
出口:29.14%

 董先安(首席宏观分析师)

 兴业证券

进口:44.8%
出口:32.6%

陆磊(首席经济学家)

张晶(分析师)

陈勇(分析师)

 华泰联合

进口:43.3%
出口:22.2%

 徐彪(宏观策略分析师)
 
马强(宏观策略分析师)

 招商银行 

进口:54.4%
出口:32%

 鲁政委(资深经济学家)
 
肖丽(宏观经济研究员)

 兴业银行

进口:53.7%
出口:21.9%

 汪涛(经济学家)

 瑞银证券

进口:52.0%
出口:32.0%

 郝大明(宏观经济分析师) 

 银河证券

进口:45.0%
出口:25.0%

 刘启元(宏观分析师)

 招商证券

进口:48%
出口:31%

 诸建芳(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

 中信证券

进口:53.6%
出口:22.8%

史晨昱(副处长)
杨爽(分析师)

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

进口:52%
出口:32%

 王虎(分析师)

 国泰君安

进口:55.1%
出口:32.5%

 12家机构预测数据中值:

进口:52.125%
出口:27.07%

 

(数据整理:实习生 孙琦子)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