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健芳 由于高收入人群收紧钱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意愿出现下降。5月6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公布了他们的最新调查结果。
这份名为《2010年中国消费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信心持续上升,达到的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同时,第一季度中国消费意愿出现下降。
此次调查报告共覆盖了中国各级城市3500个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19个点,达到2010年第一季度108点,比2009年第4季度提高了4个点。
“消费信心指数的回升与宏观经济回暖有关,”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副主任潘建成说,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就业前景和个人收入预期大幅提升有关。
“在区域经济中,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提升的很快,从去年第四季度100点上升到2010年第一季度111点;城乡对比中,农村在过去3个季度中出现了三级跳。” 潘建成继续介绍。
为什么中部和农村消费信心提升比较快?潘建成将此归结为,最近两年多来,中国地区工业增速加速,中部的工业增加值明显超过国内其他地区,工业活跃带动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
同时,过去一段时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的消费影响很大的,工资性收入比较稳定,这对其消费信心的增长有很大作用,第一季度,农民受雇于其他单位收入达到762万元。
虽然整体消费信心指数提升,但值得担忧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意愿出现轻微下滑。调查结果发现,2010年第一季度消费意愿开始下降,认为当前是消费良机的消费者比例从去年第四季度的46%下滑到今年43%。
“消费意愿下降反映消费者正在储蓄的资金,其中高收入消费者意愿下滑,可能与房地产上涨速度过快有关,高收入人群是买房子迫切又有能力一群人,现在他们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对当期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潘建成分析。
就此尼尔森总裁马祺也表示,中国消费意愿的下降可能与中国人要增加更多的存款来应对房价上涨,有限的社会福利、贷款的限制、以及子女教育问题。
而2010年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投资和消费结构能够成功的转型,“收入越低,消费意愿越低,收入越高,消费意愿越高,所以要增加中西部人们的收入。”潘建成说,他同时还期待,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意愿能够提高。
与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类似的是,全球55个市场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是去年第一的季度出现了低位后开始回升,在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了5个点。
在55个市场中,其中44个市场出现上升,12市场下降,2个市场维持平稳,只有一个市场出现下降,“你能猜到吗?”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的总裁马祺稍稍卖弄一下,很快他自己给出解答,“那就是希腊!第一季度,希腊消费信心指数下降15个点。”
- 养老险税收递延“一场空” 2009-12-20
- 刘克崮:个税起征点上调作用有限 2009-06-18
- 个税申报高收入者为何缺席 2009-06-18
- 个税改革瞄准高收入人群 最快明年7月成行 2009-02-14
- 坚定的消费者信心帮助中国抵挡危机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