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显示:产能出现不足 企业成本上涨
记者 孙健芳 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在2009年最后一季,新兴市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大幅攀升,创2007年第四季以来最快增速,但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开始显现。
汇丰新兴市场指数是根据对 14 个新兴市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所进行的 19 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调查编制而成,旨在及早对经济趋势提供最可靠的指标。新兴市场指数调查密切追踪每季产出变化,并以一系列分类指数辅助说明。
本季调查数据显示,受需求上升和出口增长所推动,产出有所改善;积压工作量空前激增,企业为此增聘人手。另一方面,价格压力随需求上升而加剧——调查结果显示,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扬,但提价往往是为了抵消投入成本的上涨。
新兴市场产出好转,制造业尤其显著。第四季出口订单增多,创2005年首季以来最大增幅,显示新兴市场贸易量出现强劲反弹。就服务业而言,业务活动的增幅比第三季仅略有提高,而新业务的增长率也略逊于第三季,意味着服务业的增长动力稍有回落。
就此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Stephen King)表示:“数据显示,我们在2009年10月率先发现的趋势已日趋明显 —— 新兴市场的经济状况节节上升,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会由新兴市场主导。全球经济动力的源头继续自西方向东方转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与此前主要依赖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彼此间的依赖正在不断加强。
在制造业复苏中,中国最为突出,中国制造业产出加速几乎创历史新高,这无疑验证了汇丰“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无疑正起到核心作用”的判断,汇丰报告指出,中国对各种商品、货物的需求,使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惠及其它新兴市场的出口收益;同时也为商品生产国提供了缓冲,使其免受西方市场经济波动的冲击。汇丰还预期2010 年中国的GDP增速将由2009 年的 8.5% 升至 9.5%。
除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兴市场就业指数连续两季回升,第四季的新增职位数量也突破至两年新高。中国第四季的就业增长领先其他三国,新增职位数量创历史新高。其次是巴西,而印度增幅相对轻微。就业情况好转,说明需求上升,产能亟待扩张。产能不足的事实,从有关未完成业务量的调查数据就可见一斑,积压工作的增长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以中国的情况最为显著。
同时,在第四季,通胀压力持续积聚,从中反映出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攀升,供货商定价力得到加强。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投入成本出现5 季以来最急剧的升幅。为把上涨成本转嫁给客户,企业上调了销售价格,加价幅度是一年多以来最大的。但由于市场竞争剧烈,客户对价格亦相当敏感,企业也只能采取温和的提价幅度。

- · Vehicle Emission Tax Considered as Part of New Environmental Tax | 2010-01-28
- · 中国银联开通汇丰银行八国ATM机受理业务 | 2009-12-25
- · 汇丰人寿进军重疾险 | 2009-12-04
- · 迪拜危机改变全球热钱流向 | 2009-12-02
- · 汇丰:中国绿色投资领先世界 |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