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裴长洪: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
实习记者 方迎定 “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最基础的原因是中国对外贸易相对规模还很小,要实现贸易强国的梦想,中国还需要继续增长和变革”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在自己主编的《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新书发布会上说。
裴长洪认为,尽管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德国,但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虽然中国对外贸易绝对量不小,但相对规模还很小,这表现在人口与世界市场份额很不相称。二是中国出口商品反映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全面和不够高级化,中国出口的商品是同类产品中的低端加工的产品,而且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在国内创造的附加价值还往往不超过商品价值的25%。
他说,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2008年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9.1%;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6%,出口占8.1%;日本人口只占世界的1.96%,出口占世界的4.9%;欧元区15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3%,出口却占到世界的34.8%.
裴长洪认为,新中国成立的前2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既是一个数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后31年,这一过程也更加迅速,内涵也更加丰富。21世纪以来的8年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高级化,正经历了从普通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日益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导向的新变化。
2009,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前6个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比上年同期下降23.4%,出口贸易同比下降21.8%,但出口商品结构基本没有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还提高到5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仍然达到29.6%。
裴长洪说,进口商品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矿物资源产品比重的不断上升,2001年其比重超过10%,2008年其比重超过23.8%,超过中间投入品,成为我国第二大类进口商品,说明我国已成为工业加工大国,对外部矿物资源的需求和依赖已经很大。消费品进口增长加速,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有明显上升。农林产品进口在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中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另据悉,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高培勇教授主编的《共和国财税60年》、所长裴长洪主编的《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均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之一,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 结盟中国OEM厂商 “声卡之父”卷土重来 | 2009-12-08
- · 中国太保香港IPO拟筹资至多38.2亿美元 | 2009-12-08
- · 经济蓝皮书:中国今年GDP达8.3%以上 | 2009-12-07
- · 华为的选择 | 2009-12-07
- · “三胺事件”一年 中国乳业市场恢复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