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樊纲: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不够

订阅
2009-11-03
陈哲

记者 陈哲 “金融危机给世界最重要的启示是回归实业,对正面临产业调整的中国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专注主业。”经济学家樊纲11月3日在《经济观察报》、世博集团和西门子主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

当天,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期间,多位国内知名政经学界人士针对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道路在相关论坛上发表见解。

过去的60年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20亿元到已经增长到50.7万亿元,这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即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今年,中国仍有望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毫无疑问,大规模的工业投资是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仍前路漫漫。

伴随工业化的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欧美国家而言,其工业化完成时间是上世纪末。虽然中国已经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仍有30%的农村劳动力将从事农业活动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樊纲看来,中国工业化道路不仅要重视高端工业的发展,还需要对相对低端、又能消纳大量劳动力的工业重视,并注入创新的活力。

“连一些金融业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在逐渐地回归实业。”樊纲批评说,正是过去国际上对金融发展的盲目崇拜,形成了这次有史以来因流动性过剩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中国的金融、服务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的要求也迫在眉睫。但一些国内企业过于迷信多元化策略、投机心态严重而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最后导致经营的紊乱。

这类案例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期间屡见不鲜。例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为用大量资金进入石油衍生品交易而产生5.5亿美元的亏损。位于绍兴的中国最大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因卷入期货投资失利的漩涡而最终被迫重组。

樊纲认为,一个企业进入新兴行业是具有高风险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真正的机会可能还是如何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产业,实行专业化竞争从而形成竞争力。

这一论点也被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所赞同。

全球最大的多元化工业集团伊顿公司董事长兼CEO—Alexander M.Cutler 11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阶段,企业管理层应当对公司的主业进行深入的关注,并致力于在本行业提高竞争力,而非一味地多元化或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