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三年之痒(2)
Paul Pennay
10:02
2010-06-25
订阅
 1  |  2  |  3  |  4 

澳洲领导人更迭对中澳关系的影响

最近这一突然和未曾预料到的形势变化对中澳关系有多大的影响?答案是“不多”。

你可能看过陆克文在电视上用中文祝福中国人民新年好;你可能听到他在2008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演讲中开玩笑说“天不怕,地不怕, 只怕外国人说中国话”,而且在最近欢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来访时,陆克文又借用了这句玩笑话。然而,笔者认为,澳大利亚拥有一个会讲流利汉语并且从有关民主倡议者魏京生的法庭案件取材完成博士论文的国家领导人,似乎并没有对中澳两国之间的根本关系产生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虽然在过去他主政的两年半时间里,陆克文对中澳关系处理地很好,例如:他能够用流利的汉语来问候中国人民展示了澳大利亚开放和融入亚洲地区事务的正面形象;另外,他将澳大利亚定位于是中国的“诤友”(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陆克文在北大的演讲,随后,他在澳洲国立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做了更多的阐释。)帮助许多人去畅想两国建立更深入更广泛关系的前景;此外,他冷静地处理与胡士泰案有关来自各方的压力。虽然当时两国关系正处在困难时期,但是陆克文明白不能让外交争执出现失控的重要性。

尽管有这些积极因素,与陆克文在国内事务上有着许多共同执政理念的朱莉娅·吉拉德的上台不太可能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

这与贸易在两国所有关系中处于最强势地位有很大关系。

澳大利亚从资源繁荣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对铁矿石、煤炭、天然气机其他矿产的巨大需求所带动的。

由于这些战略性物品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是中国修建高速铁路网、公路及建造城市来安置中国迅速城镇化人口的必需物品,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确保这些物品的稳定供应表示了赞赏。

尽管陆克文努力深化两国的关系,增加两国间文化和社会的交流,如最近宣布建立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的计划,但是贸易仍然是中澳两国关系的核心。

只要看看最近习近平出访澳大利亚所签订的经济互补协定就能明白这种两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稳固建立的。

陆克文时期的中澳关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陆克文所展现的积极正面形象,在他当政时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人认为陆克文对中国的熟知和他的外交背景出身使得他太多介入外交事务,而这些事务本来是由外交部所聘用的专业人士处理的。

此外,由于自己与中国“特别关系”被外界所公认,一旦有难题出现的话,陆克文经常面临重重压力,被迫介入事务,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

虽然此事并没有引起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澳大利亚的分析家们认为2009年5月份,澳大利亚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可能已经对中澳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评论家门主张陆克文政府应该在这份白皮书中提到一些对中国来说比较敏感的问题。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