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投资热升温 印尼隐忧初显(1)
张斐斐 张斌
16:44
2010-03-17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斐斐 张斌 实习记者 薛雨西  这些日子以来,许宁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从郑州、长春、南通、无锡到贵阳,在上周五天的工作日当中,这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中方秘书长已经陆续应邀前往五地作报告,向地方政府与企业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相关政策及商机。,而在此之前,广东、四川、山东、天津、湖南等省政府主管部门也先后邀请了许宁宁作CAFTA报告。

“随着媒体宣传的日益深入,现在明显可以感觉到,地方‘块块’这一部分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了。”许宁宁说。

企业与地方:跃跃欲试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间有超过90%的产品贸易实行零关税,为中国企业进军东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东、广西、云南等与东盟经贸关联度较为紧密的省份将“发展东盟贸易和投资合作”列入省级战略;而四川、山东和天津等地理上稍远的省市也开始呼吁企业尽早进入自贸区角色,抢切东盟这块蛋糕。

事实上,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开始迈出步伐。在3月上旬CABC举办的一场CAFTA高级研修班上,从景德镇的陶瓷礼品企业,到连云港的紫菜加工厂,再到河南新乡的机械装备零售商,这些平时罕为一堂的私企老板们共同探讨着如何尽快地获得原地产证书,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更好地利用零关税协议。

来自中石油、中石化、江西铜业等大型国企国际部的负责人也前来听讲。“目前先是了解一下大概的情况,回去再针对本企业情况提交一些研究报告。”中远集运研究部的一名负责人对本报说。

统计数据似乎在预示着,中国与东盟第一波的贸易热潮即将到来。今年1月,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2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虽然2月份日本很快抢回第三名的位置,但东盟在中国贸易关系当中的地位上升的趋势已经开始明朗。

但双方贸易快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也正在浮现。在许宁宁看来,当前产业对接与行业合作十分重要,应避免中国企业大量涌入东盟,无序竞争,竞相压价。前些年发生在越南的我国摩托车自相残杀是很大的教训。

印尼隐忧:中国“狼”来了!

东盟概念在中国渐热的同时,也遭遇了东盟内部与国际上的巨大压力。随着制造产能的扩大与技术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完成了一次角色的变化——从加入WTO之前的“羊”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狼”。

据印尼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的报道,今年二月上旬,印尼政府部门已经向中国政府部门正式提出申请,要求重新进行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有关印尼的谈判,并延期执行零关税的协定。

而消息人士向本报透露,中国商务部方面已经收到了印尼方面的相关请求,一些初步的接触已经开始,但双方并未就推迟零关税等问题展开正式的双边谈判。

“印尼方面要求有的产品零关税推迟1-3年,有的则不实行零关税。中国方面很难接受印尼方面要求重新谈判自贸区协议的请求”,上述消息人士说。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以成衣协会与钢铁业协会为代表的印尼13家商会就向印尼政府提出相关动议,担心中国产品倾销,希望能够暂时推迟零关税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举动得到了印尼工业部长希达悦的支持。但印尼仍然按照原定的时间表,与今年1月1日起,对90%以上的中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表示,CAFTA协议的落实是印尼经济发展的好机会,而不是威胁。印尼商务部部长冯惠兰也在多个场合表示,CAFTA将为印尼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促进印尼出口复苏。

但随着国内压力的逐渐增大,印尼国会第六委员会1月下旬决定,将给印尼政府6个月时间完成CAFTA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如果到时候政府仍没有积极迹象,将成立工作委员会监督重新谈判过程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总体框架。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东盟当中最大的一个国家以及东盟总部所在地,印尼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一旦其推迟零关税的执行进度,菲律宾、泰国等国的连锁反应将令市场担心,CAFTA的正常运行以及稳定将受到挑战。

对此,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中国会非常注意和这些国家的协调,对东盟国家中相对弱势国家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帮助其提高加工能力、基础设施、物资流通方面提高水平,使他们在国际贸易中更有竞争力。

 1  |  2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