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改纲要颁布 未涉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问题(1)
张然
2011-03-25 09:17
订阅
 1  |  2 

 记者 张然 据《京华时报》报道,24日,《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未来10年北京教育发展蓝图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有近30处进行了调整、修改,呈现出四大突出变化。

增加受高等教育的指标 

在教育事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中,“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由征求意见时的42%提升至48%。并对外国留学生规模指标进行了调整,由之前的2015年达到15万人次,2020年达到20万人次,分别调整到12万人次和18万人次。

增加了“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其中,2009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为109%,2015年和2020年均为100%以上。

随迁子女读高中未放开 

北京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问题一度引起广泛关注。意见稿中曾提出,“将制定来京务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该项措施公布后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并引发了两种不同的声音。部分人认为外来人口子女应该享受同城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北京的承受能力有限,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口限制政策,教育不能完全放开。

而在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中,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表述已被删除。同时,对之前引起同样关注的“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长通道”的说法,在纲要正式版本中已被删除。

据报道,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北京在纲要征求意见阶段提出,要探索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是对纲要的一种回应,传递出一种很积极的信号。遗憾的是,纲要正式发布后,这段内容却被删掉,此举无疑是“一种退步。”

他认为,北京取消了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规定,实际也是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推进异地高考上一种无力的态度。要实现这一措施,必须从教育部开始对中考、高考进行改革,对高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才能引导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