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记者 陈周锡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浙江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其中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浙江将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
至此,浙江终于赶上沿海省市国家战略的“末班车”,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之前,与浙江近邻的上海有国际金融、航运两个中心战略,江苏有沿海经济区,安徽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东有半岛蓝色经济区,福建有海西经济区,且他们均上升为国家战略。
面对,兄弟省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领导宣布,该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将成为国家发改委的重点联系省份,具体包括:加快推动以中心镇新型城市化、大力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加强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和布局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等。由于该试点省级战略,且主体不明确、不突出,颇受一些专家学者争议。
与此同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经济,因转型升级缓慢倍感压力重重。近几年,尽管浙江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但增速已落后于各省市。其中,2009年浙江GDP增幅为8.9%,名列全国各省市倒数第四位;2010年,浙江GDP增幅11.8%。同时,温州等地企业纷纷进军房地产,由此引发的“产业空心化”预警,时刻调拨着浙江经济的敏感神经。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浙江亟需国家战略引擎来突围。
如何突围?在之前浙江专家学者中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强调浙江体制机制优势;一种侧重空间战略布局。“制度派”专家认为,受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浙江不宜大力重化工业,应该发挥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体制机制优势。“区位派”专家认为,已在弱化的体制机制,很难构成浙江的一个核心优势,重点还要发挥沿海区位优势。
在申请国家战略前,当时一些专家向浙江省政府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民营经济;一个是海洋经济。最后多数人倾向于海洋经济,但提法上就碰到困惑,由于江苏沿海开发、山东蓝色经济已占位,浙江担心再提类似概念没有新意。如今,浙江还是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也符合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事实上,发展海洋经济早已进入浙江官方视野。2002年,当时习近平甫一调任浙江省委书记,就深入舟山群岛调研,提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思想。2003年1月,发展海洋经济列入了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2005年4月,浙江出台《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2 |
- 浙江拟全省推行以房养老 2011-03-29
- 浙江上百村民铅中毒 违规排污企业老板被监控 2011-03-25
- 浙江证监局调查云南盐化:游资未潜伏反割肉 2011-03-23
- 浙江官员微博释食盐抢购危机 2011-03-17
- 专访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区域规划主任费云良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