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涨声不断 直逼温州企业生存底线(1)
陈周锡
2011-02-23 07:25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已经过了元宵节,老员工才回来5位,新员工还未招到一个,工厂两条生产线至今无法开启,上个月客户下的订单无法完成几成定局。这让温州新桥一眼镜生产企业负责人小柯忧心忡忡。

“没办法,只能加工资。”小柯说,在去年工人工资同比上涨15%的基础上,预计今年还要同比上涨20%左右。

小柯说,像眼镜这类劳动密集型的温州企业,原本利润就比较低,今年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已危及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底线。“我周边的一些企业,忍受不了工资等成本上升压力,去年开始就已经停产、减产,预计今年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1个工人10个企业抢

温州新桥高翔等周边工业区里集中着大量的眼镜、服装、鞋革、电子等生产配套企业。每个企业门口几乎都挂着招聘广告。

小柯的企业到元宵节前还未有一个工人上门咨询,这在往年极为少见。为招到工人,小柯在当地报纸上做了分类广告,但没有一个人打电话过来询问。无奈之下,小柯准备去参加一些在工业区举行的招聘会,但他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听说来那里的企业招聘人数,已经远远大于前来应聘的工人。

“工人来得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晚”,小柯说,去年正月初五初六,工业区大街上就能看到一些工人,但今年到了初八初九还比较冷清。

小柯说,他的眼镜企业有两条生产线,需要五六十位工人。今年元宵节前,老员工只回来了5位,新员工还没有招到。而去年元宵节时,他的企业老员工已回来十五六个,新招进的员工也有五六个,能勉强运行一条生产线。

为招到工人,温州企业使尽浑身解数。小柯说,他的企业在想方设法招聘和留住夫妻工,因为他们生活、工作比较稳定成熟,并为此预留了十七八间夫妻房。在情人节前夕,温州吉尔达鞋业特意亮出了招聘“情侣员工”的招牌,吸引了情侣前来求职。

温州奥康鞋业在为员工春节返厂车费补贴、春节留厂人员生活补贴的基础上,今年还准备了总额为18万元的春节返厂人员贺岁红包,按50-1000元面值不等的现金礼券,通过抽奖方式发给第一天上班的员工。不仅有红包拿,开工后的前三天员工还可领到3倍的工资。同时,工厂还完善住房补贴制度、建立“红娘俱乐部”等。

即便如此,多数温州企业还是反映招工严重不足。

“普工缺口最大。”小柯说。截至2月20日,一家温州职业介绍中心已登记的招工单有656个,涉及普工、学徒工、服务员、保安员、电焊工等341个工种,总需求9418人,缺口8783个,其中用工需求最大的普工近3000人。

小柯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1个岗位有10个人抢,如今是1个工人10个企业抢,工人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近七成企业缺工

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副书记王鸥翔说,2001年前来该中心登记求职的务工人员达到51万多人,但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骤减到18万左右,2010年务工人员则只有12万左右,预计2011年还将继续减少。

今年2月9日,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年后开门首日,来找工作的人只有2000多,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9000多。

庞大的用工缺口,引起了温州市经贸委的高度关注,并对制革、塑编、金属冶炼等18个行业855家企业进行调查。今年1月26日,该委发布的《2010年温州工业经济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显示,温州近七成企业缺工,被排在企业困难选项的第二位。其中,缺工10%的企业占43%,缺工20%的企业占15%,缺工30%的企业占9%,缺工一半以上的占1.5%。

巨大的用工缺口,直逼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底线。在2009年,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就说,温州企业每年存在60万-80万人的用工缺口,再加上金融危机致使50万-60万的农民工返乡,使得该缺口扩大到140万人。

小柯说,目前温州一缺普工、二缺高端人才。一家温州大型企业人才资源部负责人李先生说,即使参加市里举办的招聘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为解决人才问题,该公司主要通过猎头公司,或外出到上海、北京等地招人。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