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前述讨薪民工代表告诉记者,静安建总将项目分包给上海佳艺后,上海佳艺又将项目层层分包。其中的门窗部分、空调施工部分、保温工程三个子项目均转包给了三家不同的公司,而工程具体施工则分包给了一名个体业主,这名个体业主又分别将脚手架部分和电焊部分再度分包给两名小包工头,像他们这样的民工,并无正规公司,只是马路散工,由小包工头临时聘用。
三
关于整场火灾,人们最大的疑问在于,为什么火势会如此迅猛。
上海市的灾情通报发布会上,上海市消防局局长陈飞称,一方面,周边的竹片板和尼龙网均为易燃物,大火迅速蔓延;另一方面,15日风力大,风助火势,在高层建筑内形成了可怕的“立体燃烧”。
一些建筑业人士认为,火势迅猛或与“外墙节能综合整治”项目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有关,而政府并未在发布会上提及。
16日上午,记者在烧毁住宅楼下看到一堆塑料泡沫材料,包装上写着“保温防火材料”。而傍晚时分,记者看到这堆材料已经不在原处。当时事发地,一辆车身印有静安环境建设公司字样的货车正在匆忙装运材料。
记者在该处发现一片塑料泡沫材料,其一面有附着在水泥墙上的痕迹,另一面则是撕开的断面,疑似是从火灾建筑物墙上拆下来的。随后,记者将该材料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材料专家鉴定。
该专家认定,该材料学名为聚氨脂(PU),相比一般有机保温材料,聚氨酯导热系数更高、保温性更好。但由于价格偏高,市场份额并不大。
“但这种材料缺点在于其阻燃性能差,燃烧速度快且过程中会产生过度溶滴,容易导致火势加速蔓延。并且,聚氨酯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以一氧化碳为主。”这位勘察过火情的专家称,“聚氨脂在燃烧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并不认可聚氨酯熔滴的说法。李建波称,聚氨酯是热固性材料,在他们所进行的实验中没有产生过熔滴现象,但他没有说明实验进行的具体温度范围。李建波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商烟台万华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李建波还称,引发起火的10楼之下的楼层燃烧的不是熔滴的聚氨酯,而是工程中一起使用的EPS材料和燃烧的竹排等物。
17日,多位火灾小区的居民都向记者证实,这片材料就是保温工程所用的泡沫材料。不过,更多的人并没有关注到这些材料,更不知道这些材料在火灾中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不过,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17日在发布调查组初步认定的五大原因中,明确表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列为火灾的五大原因之一。
- 火灾责任方上海佳艺财报迷雾 11-19
- 上海11.15大火施工方有失火前科 11-19
- 失火建筑施工方上海佳艺调查:与政府关系不... 11-19
- 上海“11·15”火灾遇难者升至58人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