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高博雅 每年中秋节的前一周,都是北京堵车比较严重的时候。
9月17日,一场小雨的降临,让这场拥堵如期而至,并且刚一揭幕就达到了高潮。当日晚高峰,北京143条路段拥堵,打破了北京堵车路段的记录。接下来的几天里,早晚高峰不断提前,路况图上不时出现“一片红”的情况,东、西二环、西三环,进出京联络线出现了全天候的拥堵趋势。
陈师傅是西城区月坛南街一家报亭的老板,他所在的月坛南街地处西长安街沿线,三里河政府办公区,周围有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政府机关。说起堵车,陈师傅说:“这条街就19号那天堵得最厉害,堵了有三个多小时吧,外地牌照的车挺多。”
在陈师傅报亭不远处,小李每天都要回答好多次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没有包间?还有没有客房?”
小李是一家号称“打造京城最贴心商宴平台”的酒店前台,她告诉记者,这家酒店在半个月前客房就满了,无论餐饮还是客房,每天都有很多排不上号的客人。最后,她推荐记者去两条街外的一家会议型酒店看看。等到了那里,同样的情况再一次出现,还是客满。但前台告诉记者说:“过一两天房间就会空出来,不用预定,直接过来就可以了。”
9月21号,是中秋节前的最后一天,月坛南街两侧停满了北京和外地牌照的商务车。从下午三点半左右,发改委门口就开始不断有人在等候。其中,有坐在车里等的,被等的人出门后径直走到车旁,开门上车,看上去像是家人或者很熟的朋友。更多的是等在门口,每每有人出门就仔细辨认,一旦发现是要等的人就立即迎上前去,握手寒暄后,带路上车,看上去礼节周全,热情客套,更像是公务应酬。
停在路两旁的车,随着等到的人陆续开走了。这些车出了月坛南街,立即被淹没在提前到来的晚高峰车流中。此时的二环主路,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一位广东口音的男士,在门口等了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可他等的人还没有出现。每过一刻钟左右,他就会低声问门口的警卫,某某司的领导下班了没有,接着拿出手机发短信。偶尔,他也会跑回路边停着的雪佛兰商务车边,和车里的人说着什么。这辆车的后备箱里装着满满的土特产之类的东西,多到后备箱都无法关严,用很多条宽胶带贴在后备箱和车底的连接处。
当被问到是他在公司还是在政府部门时,这为男士笑而不语,只是说自己在等个人。在被问到拿这么多东西,会不会不方便啊,他回答说:“都是些土特产,是一份诚意,中秋嘛,有特点的东西才能让人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想起我’”。终于,他等的人下班了,他热情地迎了上去,接着那辆雪佛兰商务车带着他的客人和他的诚意开走了。
时间已经是21号晚上六点了,月坛南街上畅通无阻,甚至显得有些空旷。
就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快递公司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车后座绑着一个大大的印着某月饼品牌的箱子,停下来问道:“这儿是发改委吗?”
- “环堵”中秋 2010-09-21
- 北京今日晚高峰预计将提前 从15时持续至22时 2010-09-21
- 【早评】谁是新兴能源里的核心品种? 2010-09-21
- 北京节前"最堵第一日"目击:时速不足20公里 2010-09-19
- 汽车业出现多头管理很正常 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