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传病毒或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目前暂无特效药(2)
田鹏
2010-09-15 16:54
订阅
 1  |  2  |  3 

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徐小元告诉记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跟踪此病已经有两三年了。这次的‘新型布尼亚病毒’ 从人(血液样本)和虫里都分离出来了,结果比较确定。布尼亚病毒是很大的一类,现在发现了一个致病的病毒株,还不好命名,就叫‘新的布尼亚病毒’。” 

2008年发布的《技术指南》中提到:“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根据文献,蜱虫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所以可能传播多种病原。如果致病的原因是病毒而不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原核细菌无形体,则临床治疗的方法也大为不同。 

“以后(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必须排除无形体感染。两者症状都一样,但病原不一样了。如果要确诊的话,最主要的是病原检测。”徐小元说。“其他病原检测都是阴性,这个(“新型布尼亚病毒”) 阳性,这批人里大部分都是阳性,有相同的症候群,都在这个地方,再从蜱里分离出这个病毒,才可以确诊。”徐小元是正在制定的新“诊疗指南”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特效药暂无 只能“对症治疗” 

对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由于没有特效药,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策略,临床主要以使用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为主。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于岩岩教授回忆道,其所在的感染疾病科曾收治过一位来自河北的患者,后确诊为感染了布尼亚病毒,从外地转至该科室时,患者病情已加重,虽然给予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但患者最终未能治愈。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的定义,所谓的“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重危急症,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布尼亚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是一个大类,布尼亚病毒科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及出血热及脑炎。 

已经确认的可经由蜱虫传播并致病的该科病毒是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CCHF)病毒,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内罗病毒属(Genus: Nairovirus),与中国新疆地区存在的新疆出血热的病原体为同一病毒。

 1  |  2  |  3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