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金松 为了把女儿送进离家比较近的小学,家住郑州市纬一路的王女士可谓是费尽周折,“现在送礼都找不到人,校长、教导主任早都关机了。”
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找到工会主席,还让她给学校赞助1万块钱,为了女儿上学方便,王女士最终还是掏了这笔额外的支出。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她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上学,并且还不是重点的小学,竟然也沦落到了要掏赞助费的地步。
郑州适龄入学人口的激增,教育设施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在2010年的新学期,郑州的不少中小学纷纷上演“爆棚”的一幕:学生家长有彻夜排队报名的,有上访抗议的,还有因报不上名而围堵学校的家长。
教育设施长期投入不足是造成入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入学难,也有学校布局不合理、新建学校少、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原因。”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区要新建61所小学,然而,当初规划的许多学校,目前仍无动静。2008年郑州市计划新建、改扩建15所学校,当年落实的仅6所。2009年,郑州新建、改扩建了18所中小学,今秋却只有12所能使用。
在郑州市小学入学统一报名时间内,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聚源路小学,共接收的完全符合条件的学生已经有230多人,按照今年招生4个班计算,平均班额已达57.5人。在其附近,未报上名的学生依然有50多人,这些学生只能到距离比较远的康平小学上学。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没有教室,接收能力有限。”
据当地教育系统人士介绍,自2004年开始,郑州市的入学难问题就开始从中学向小学蔓延,而随着郑州市人口的扩张,这一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郑州市城区多数小学一年级的班额都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每班45人的标准,部分地段的小学班额甚至80多人”。他说。
不过,在王女士看来,接收能力并没有绝对标准,她最初给女儿报名时,学校的说法是,“来晚了,名额已满。”
最终在交了1万元赞助费后,进入了这个名额“已满”的学校,“按照教育部每班45人的标准,50个人是超额,80个人也是超额,其实学校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
- 国务院批复“郑州规划” 强调城乡统筹 2010-08-24
- 郑州求职者排1公里队应聘富士康 答70道心理题 2010-08-16
- 我很嫉妒韦小宝 2010-08-12
- 富士康郑州工厂投产 首期投资3200万美元 2010-08-02
- 再投6400万美元 富士康京豫渝"三大基地"版图初现 20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