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定位
在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中,要建设通州、亦庄、顺义三个新城。与亦庄和顺义明显的功能定位不同,通州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
在2005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中,北京曾将通州确定为 “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但在今年的规划中对通州新城的定位,已经没有了5年前流传的“北京新政务中心”之说。通州区政府的一位官员亦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这个提法现在已经不能再提了,将北京很多政府机关搬迁到通州来的想法,是没有的”。
目前,对通州的定位是北京的“副中心”、“现代化国际新城”。王云峰说,通州将通过10年的努力,在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通州新城的建设需要至少超过1万亿的投资。
通州新城最先启动的是运河核心区,按照规划,这里将很快被建起商务高楼、购物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地。按照王云峰的说法,通州运河核心区的建设目标是,文化、金融和办公的现代化区域。
按照目前确定的规划,迤逦向南,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若干年后将串起155平方公里、人口百万的通州新城。
王云峰对本报记者如是解释通州作为“北京副中心”的概念:“通州新城将会是北京核心区现有功能的提升,同时补充目前核心区没有的功能;围绕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此外,还要面向环渤海选择发展自己的产业。通州将是北京向环渤海辐射的中心。”
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说,通州定位为国际化新城,其建设应该旨在解决北京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北京“单中心”的格局严重约束城市的发展,造成市中心严重拥堵,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对北京的持续发展构成挑战,通州新城的建设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它要分散一些北京市的城市功能以疏散压力,包括商务功能、行政办公功能和居住功能等。
桎梏
8月19日,通州区政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而举办了一次论坛。地产、金融、医药、绿环等行业的企业到会聆听通州区政府的规划和招商引资计划,但是一些企业人士对本报表示,通州新城定位还不明确,不知道欢迎什么样的产业,也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优惠的政策措施。眼下的通州,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具备投资机会的地方。
通州区政府的官员说:“现在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决定要在通州落户。但确实其中明显具有国际化色彩的企业并不多见。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通州来说,这将是一个尴尬的过程,已经被放在“副中心”位置上的新通州,还未开始招商,便已经面临着金融街西延和CBD东扩两方面的竞争压力。通州要发展金融和办公的现代化产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在北京市对通州提出 “副中心”的定位的同时,北京市核心区的扩张也在加速。北京市已经决定,将位于西城区金融街的金融核心区西延,由原规划的1.18平方公里拓展至2.59平方公里;同时,最接近通州的北京CBD区块也正式启动东扩计划,在未来几年内,CBD将在现有的面积上,扩张一倍。
不过,在赵弘看来,通州也有其优势。CBD是单一的商用办公功能,而面积广阔的通州新城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它所扮演的是一种综合性、具有复合型功能的城市角色。同时,加上其临近河北、天津的地理位置,通州理所应当将在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赵弘说,通州需要帮助北京实现世界性大城市的目标,因此需要更高地要求自己,增加一些北京市现有条件不能满足的更高更新的城市功能,在建设目标上,应当做到水平更高,理念更新。
这意味着,在北京市的规划中,通州并不像亦庄和顺义那样,被打造成功能简单的产业集中地,而是更多的被当作一个城市来发展。
近几年来,北京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国际一流大城市的梦想迈进。但其核心城区的大规模发展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与上海对昆山等周边城市形成的强大推动力相比,亦有明显差距。如今,北京市将辐射的重点放在了通州,酝酿了多年的通州新城终于动工,政府官员对其信心满满。
通州区政府希望通州新城能够像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那样,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通州区区长岳鹏说,“这是我们的期盼。”但这个期盼,如同通州新城的未来,充满了诸多未知。
1 | 2 |
- 国贸三期图集 2010-09-04
- 站在紫禁之巅: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行记 2010-09-03
- 北京试点空置率调查 2010-09-03
- 京沪楼市酝酿强力反弹? 2010-09-03
- 大户型谁在追捧?“中产者”不再观望 201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