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吴锐:质疑曹操墓不需资格只需理智
刘金松
2010-09-02 14:31
订阅

记者 刘金松 对曹操墓真伪的质疑,一直缺少考古界的声音。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关于曹操墓的考古报告发表后,考古界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分析。在他看来,“质疑曹操墓真伪不需资格,只需理智”。 

:现在对曹操墓的认定,出现了比较鲜明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很少有第三方、或者中立的声音,你如何看这种现象? 

吴锐:曹操墓的认定,只存在是和不是两种可能性,因此只有“支持派”和“反对派”,不会有别的立场。 

:支持和反对双方你来我往,甚至会出现同一个证据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就想石牌上“武”的写法,在苏州论坛的质疑中,这个是曹操墓造假的证据之一,但反驳中,却成了证明存在同一性的证据。像这种争议该怎么界定? 

吴锐:同一证据,如果可以作多种理解和解释,那就不是死证据。拙文《大造伪时代的造伪与辨伪 ――评“曹操”墓被认定》评估了河南考古队提出的九大证据,这些证据都是两可之说,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文物尚且有伪造的重大嫌疑。如此可疑的证据怎么可以证实某一个历史事实,如“曹操墓”。

:本来在曹操的认定上,应该是一个学术性的讨论,为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你认为是那些因素引爆了这种争议? 

吴锐:考古发掘通常先在《考古》、《文物》等专业杂志上发表一个简报,再经过若干年的整理,发表完整的考古报告,河南考古队反其道而行之,尚未发掘就于2008年在火车上做广告,标题就是《这儿就是曹操墓》。2009年发掘时大肆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垄断性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候,10点钟说的是疑似曹操墓,到12点就定性为曹操墓了,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根本就是把观众当傻子,观众的反弹自然也大。更何况三国文化就像乒乓球一样普及,高手林立。 

:有观点质疑说,在曹操墓的认定上,存在着利益的牵绊,在你看来,这种利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锐:存在利益牵绊嫌疑的只有河南省、河北省(曹操的重镇)、安徽省(曹操老家)。河北、安徽官方对曹操没有兴趣,只有河南最热心。 

虽然去年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曹操高陵的发掘,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但是今年河南已经投资6000多万元修路,已经在讨论门票是定60元还是70元。 

:对于曹操墓的地点一直存在争议,在安阳未宣布发现曹操墓之前,这种争议是一个什么状况?当时有没有比较倾向性的观点,比如说倾向于认为是在安阳、或者邯郸、或者亳州? 

吴锐: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死于洛阳,二月二十一日葬于邺城之西陵。具体相当于现在什么地点,在安阳未宣布发现曹操墓之前,没有占优势的说法。 

:对目前的争论,也有专家评论说,提出质疑的都不是考古界的专业人士,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吴锐:主要是“曹操墓”发掘报告没有发表,但是《考古》2010年第7期已经预告将在第8期发表,报告发表后考古界必然会有不同的分析。 

其次,西高穴墓的发掘属于考古,定性为“曹操墓”就属于历史学范畴,与考古界是否质疑关系不大。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