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7月16日傍晚时分,家住大连市开发区顺风里小区的居民杜东和往常一样在家吃饭,突然一声巨响从南边传来。他放下碗筷,走到窗边往南看。很快,他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十几分钟后,他便听到消防车警笛声。“出大事了。”他心想。
晚间时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里播报,18时11分,在距离杜东居住地5.6公里的新港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陆上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并起火。顺风里小区是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一个居民小区,大约有居民1300人。事发地位于大孤山半岛化工园区内。大孤山半岛地处大连市区的东北部,距离市区20多公里,属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开发区中心约13公里。这里已经成为大连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的聚集地。
爆炸发生15个小时之后,大火终于被扑灭。“这起特大火灾,世属罕见,在我国没有先例。”7月18日,辽宁省公安厅在给公安部的 《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事故处置情况的报告》中如此描述。
几千渔民排污
7月20日,突然来临的暴雨和大风让局势更加复杂。从大连开发区图书馆开始,便能看到天空上飘浮的黑褐色云朵,越靠近事发地大连新港,难闻的气味也越浓厚。“虽然这里有很多化工厂,但这种味道也是爆炸之后才有。”当地出租司机王师傅说。
与市区里的出租车不同,在海青岛附近趴活的王师傅开的出租车,是大连新港特有的皮卡车。他解释说,这里由于靠近港口,很多小件进口货物的小业主需要这种人货共用的皮卡车。这几天,王师傅拉的更多的是在爆炸事发地排污的武警或渔民。
在车上,王师傅不停地向记者描述救火的情景,那架势如同他亲临了救火现场一样。“当时围了四层阻挡火势的围墙,但很快就有三层全被烧毁。”当然,这些都是王师傅从搭乘他出租车的武警嘴中得知。
在鲶鱼湾村,因为渔船小,离海面近,比大轮船更易打捞原油,这里的渔船已被政府征用。大连从6月初至8月末为禁捕期,闲暇的渔民也被雇来排污。一位参与排污的渔民告诉记者,他们从凌晨4点就出发,用安全帽和塑料桶从海里打捞原油。
在鲶鱼湾村的海边,渔船船体被黑油包裹着。目前已有800余艘渔船工作在受污染的海域,一艘渔船大概四五个渔民。这位渔民说,他们每天大概能捞到20多吨的原油,每一艘参加油污清理的渔船每天可获得1000元的清污补贴。
在事故现场周边的海域,本报记者看到,一片片油污零星散落着。而在靠近储油罐区的海边,黏稠的原油覆盖已经超过1平方公里的海面。尽管这里已被沙袋封锁,但从储油区地下涵洞接到海面的入口处,仍能看到原油向外渗漏。
从海青岛往东南再走3公里,就到了火灾最严重的事发现场,爆炸的储油罐还在发热,消防官兵的水枪仍然在喷水。地面上,被烧的输油管道已经扭曲变形,钢筋水泥墙体惨不忍睹。道路满是泥水、油水,干粉泡沫桶也随处可见。
事故发生之后,大约有1500吨的原油进入海里。但辽宁海事局危管防污处负责人管永义称,大连市目前的溢油应急能力只有200吨。据称,这次事故发生之后,国内仅有的4艘专业溢油回收船全都到了大连。
大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栾玉蠧介绍说,由于缺少消油剂和吸油毡,就使用草帘子吸附,甚至用上了瓢舀等手工方式。而在泊石湾浴场,原油在海面漂浮,大家都在围观,却不见人清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相关部门都在清理海面上的油污,海岸线的油污被遗忘了,并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清污。
- 【报摘】日企欧姆龙在华工厂发生罢工、大连港输油管爆炸或因第三方操作不当 2010-07-22
- 大连中石油保税油库爆炸事故曾有报告预警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