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兴云 一直备受诟病的深港之间通关难的问题有望在今后逐渐得到缓解,据深圳市权威部门透露,深圳市已将大批深港口岸建设列入规划,随后将逐一建设,最终将彻底改变深港间人员货物往来困难的局面。
深圳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说,未来几年深圳和香港之间将迎来口岸新建高潮,如莲塘口岸、龙华铁路口岸、广深港高铁客运口岸等多个新口岸。
其中作为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铁路连接线的前海口岸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其口岸建设将根据前海片区的定位进行统筹规划。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莲塘口岸前期各项筹建进展顺利,计划2013年动工兴建,2018年竣工使用。按照规划,莲塘口岸将实施大多数口岸惯用的“两地两检”模式,深方口岸投资15.2亿元,占地面积17.4公顷。
深圳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透露,莲塘口岸设计流量为旅客每日3万人次,车辆为每日17850辆。其中,货车15000辆,大巴车850辆,小汽车2000辆。
目前,莲塘/香园围口岸工程实施小组(深方)正按双方确认的进度时间表开展工作,项目建议书已通过专家评审,待批立项。
粤港工商界有关人士认为,应探讨“一站式”通关的可行性。粤港澳三地为独立关税区,在现行的“两地两检”、“三地三检”的模式下,通关货物至少需要经过出、入境两次过关程序,部分文件内容及查验手续重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使得货运物流对于简化查验程序的需求更为强烈。
广东外商公会常务副主席梁树森指出,虽然现在推行众多电子化通关,以及在深港西部通道实施“一地两检”措施,缩短了部分通关时间,但进展缓慢,在节假日等出入境高峰期通关时仍需长时间轮候,对人流及物流畅通造成影响。
香港中小型企业商会会长刘健华建议,长远来说,应把相关措施推展至港澳两地的机场及货柜码头,研究让内地海关及检疫部门派员驻守港澳两地的机场及码头,查验转运往内地的货物,通过检查及封关的货物运载至内地口岸时,可自动免检过关。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通过运用电子化手段,改革现行的口岸货物通关流程,建立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规范、畅通口岸进出口货物的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实现口岸数据信息共享,把通关流程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
除了通关手续繁琐,目前三地对于通关时间也有诸多限制。香港厂商联合会指出,在现有的4个货物通关管制站中,只有落马洲管制站实行24小时通关。物流本是一个对于时效要求较高的行业,实行24小时通关有助于货运避开白天高峰时段,可更为快速地完成通关手续。
- 深圳明思克航母易主 港商1.4亿接手 2010-07-08
- 香港恒指月底推出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 2010-07-08
- 港校热明显降温 北大清华仍是珠三角学生首选 2010-07-08
- 调查称香港就业市场已转为求职者主导型 2010-07-07
- 长安PSA合资协议7月9日签约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