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光 和大多数依赖出口的生产密集型企业一样,两年前的金融危机重创祁县玻璃器皿业,80%的玻璃器皿企业因接不到订单而倒闭。
而如今,这个玻璃之乡再次面临新一轮危机:节能减排。
祁县,这个位于太原市以南80公里、人口只有26万的县城,曾在2002年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称号。该县出口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年产值10亿人民币,是全国最大的玻璃吹制品出口基地,上缴利税占到县财政收入的三成以上。
今年5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分别对炼铁、炼钢、水泥、电解铝、玻璃、造纸6个行业做出产能淘汰具体要求。5月27日,工信部又下达了今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其中上述6大重点行业淘汰任务大幅超过国务院通知要求。
祁县的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腾说:“虽然玻璃器皿行业不在国家明确淘汰的建材玻璃范围内,但这也绝不是朝阳产业,它同样是资源型的、高耗能型产业。玻璃器皿行业面临转型,但根本转型很难。”
转型之外迁
除了晋商故里、乔家大院,祁县现在最出名的就是玻璃器皿了。
放在两年前,赵理(化名)不会考虑离开本土到外地发展,更不会想到离开国内到国外建厂,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用他的话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此下策。”
2003年,赵理随当地玻璃器皿加工热的大潮拥入了这个当时纯利润超60%的行业。30多个工人,一台土窑炉,他的玻璃器皿加工厂以最简陋的规模成立起来。由于当时经济形势好,加之生产原料的成本低廉,赵很快从这个小工厂上赚得了第一桶金。
一切变化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单靠出口生存的祁县玻璃器皿加工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锐减,很多小厂开始拿不到订单,大厂则开始接以前从来不做的小额订单,抗风险能力差的小玻璃器皿加工企业开始陆续倒闭,仅金融危机一年,祁县玻璃器皿企业就从峰值时的160多家锐减到不足50家。
祁县中小企业局局长申建平说,2008年10月以后,由于企业融资难、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多方面因素。玻璃器皿产业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这个时候,大多数企业只能拿到低价生产订单,一批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逐渐倒闭。而此时政府又要求企业降低能耗,这意味着又是一笔大的成本投入。
2009年春节后,经朋友介绍,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当地政府又大力招商,在越南建厂稳赚不赔。
经过几次实地考察,他发现,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供电供水、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而且对于能耗高的玻璃生产行业并没有提出任何限制要求。相比国内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越南劳动力成本则低得惊人,平均一个越南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到400元人民币,最高不过600元。
很快,赵理决定在越南距离胡志明市不远的地方建厂,转战国外。
他说,玻璃器皿生产行业在国内是个夕阳产业,由于注定的高耗能特性,在国内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祁县大规模玻璃器皿厂的倒闭源于金融危机,但仔细分析,没有金融危机,这个行业也会被逐渐淘汰。
如今,他在越南的玻璃器皿公司已经有了两个分厂,利润相当可观。经营模式仍然一半以上选择出口欧美。他说:“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着在本地销售,和一些百货公司、超市进行合作,内销配合外销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西北排污第一拍 2010-06-18
- 加工贸易转型方案正在酝酿 重点解决节能减排 2010-06-16
- 三部委部署统计执法大检查 重点查GDP 2010-06-03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淘汰落后产能要采取铁腕政策 2010-06-02
- 【早评】:重磅消息袭来 二板块受益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