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6年:越淘越大(2)
谢良兵
17:43
2010-06-07
订阅
 1  |  2 

除了部分大型民企,很多中小民企则对上面的行政措施采取拖延的态度。但很多时候,他们也架不住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打击。唐山市在2008年底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未参与重组的民企成为落后产能的主要淘汰对象。

3年前,淘汰一台200立方米以下的炼钢高炉,一年的损失达4000万元,也意味着100多个工作岗位的暂时待岗。唐山一家小型民营钢企的负责人称,但不拆也不行,不拆的话,整个厂子都会被断电断水,生活用电都不给。

这位负责人称,其实市场才是最好的淘汰手段,简单地靠政策手段,根本解决不了产能过剩问题。否则,结果只能跟以往一样越淘汰产能越大。“只要有市场,企业就会开工。”这位负责人说。

很多企业也采取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淘汰——不符合规划就改造,比如三年前淘汰标准是200立方米时,就改成300立方米的;现在的标准是400立方米的,很多企业的改造标准就直接上更高的。比如前述的河北经安钢铁公司就违规新建了两座1080立方米的高炉。

拆小炉建大炉,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型钢铁巨头同样可见。唐山一家钢铁公司去年拆除了3个380立方米的高炉,转而新建了3200立方米的高炉。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将此理解为一些小企业的效益很好,赚钱在加快,更愿意扩大再生产。

未尽的重组

这两年唐山市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民营企业需要“抱团取暖”;二是在当地政府的淘汰落后产能高压下,重组成为规避淘汰的重要手段。

2008年12月19日,由唐山迁安市27家民营钢企共同出资组建的唐山长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丰南区12家民营钢企共同出资组建的唐山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日挂牌成立。一年后的12月31日,河北津西钢铁集团也在唐山揭牌成立。

根据规划,到2012年,重组后的长城和渤海两大钢铁集团将形成2800万吨产能,比现有存量产能减少15%左右。

唐山钢铁公司副总经理王兰玉称,多而散是唐山钢铁企业的特点。多、散就形不成合力,导致钢铁企业低端的产品多。唐山要急迫地把现有状况做一个彻底改变,就需要加快实施联合重组,并在联合重组中消灭落后产能。

民营钢企通过兼并重组以淘汰落后产能,这种效果似乎立竿见影。唐山市工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梅民学对本报记者称,以渤海钢铁为例,新厂建成后一期是500万吨的规模,淘汰、置换之前690万吨的落后产能。

不过,除了渤海钢铁的兼并重组方案已获批,长城钢铁的兼并重组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梅民学也坦承,唐山市想推进渤海和长城两大民营钢铁集团的重组和深度融合,中间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少。

据介绍,渤海钢铁集团的发起方国丰钢铁在重组为新国丰之前,由于老的几家企业地处两个不同的乡镇,政府为了使其能合并,把两个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合并成为一个乡镇,才形成了现在渤海钢铁重组的基础。

另一方面,市区两级政府也存在着利益博弈,涉及到自己辖区内的钢企重组搬迁时,区县政府很明显不愿意。唐山市为此规定,钢企重组涉及到搬迁的,当地政府可以享受非地政策,此外,唐山市还建立了财税分享制度。

但随着钢铁企业的复苏,2008年开始的重组又开始有些动摇。这同样体现在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态度上。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出现应对“疲劳”,也是导致“雷声大、雨点小”结局的重要原因。

钢铁行业是唐山市的支柱产业。2010年《1-4月份唐山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中显示,就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314.9亿元,同比增长2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49.8%。

“我们都是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强制性地淘汰恐怕很难行得通,关键要给它一个出路。”唐山市最大的民营钢企——国丰钢铁公司总经理张震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