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两年(1)
汪言安
09:33
2010-05-12
订阅
 1  |  2  |  3 

记者 汪言安  日历再次撕到了这一日: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的祭日。

在这之前的几天里,记者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四川省卫生厅的帮助下,密集走访了汶川大地震的几个极重灾区:都江堰、北川老县城、映秀镇、绵竹汉旺。

灾难已经过去两年了,这里依然处处都弥漫着灾难发生时的恐惧、悲痛的伤感情绪。与此同时,这也是灾后重建的两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下,这里的人们在掩埋了遇难亲人的遗体之后,将悲痛收藏,清理倒塌房屋的瓦砾,就在原地上建起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

这一路,记者亲眼见证了一个个在废墟上建起来的新城新镇新家园,这一路,也认识了一些普通的人,通过他们的讲述,来了解他们如何走过震后这两年。在他们的讲述中,一种无法忽视的气场让我和同行的人感动并感慨。

乡医刘洪

5月5日下午,第一次见到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卫生院医生刘洪,这是一位80后的乡医,细高、说话低声细语,眼圈深陷的面色有些发黄。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记者注意到,在与病人交流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这位2007年泸州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除了本职的内科医生工作之外,从去年8月起,他开始承担起了青城山镇居民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因为他是镇卫生院唯一一个被派到省城成都脱产学习专业心理咨询的医生。

一些始终无法从地震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解脱出来的人,后来也慕名来医院找他,想这位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帮忙疏导。

刘洪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毕竟以前自己从未做过心理医生,地震这几年来,甚至他自己都时常陷入一种莫名的苦恼之中,两年前的地震,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他也曾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当中,当时工作还不到一年的他,瞬间经历了诸多的生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他,也在短短时间内亲眼看到很多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样的经历,也让刘洪在救援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难以宣泄,即便如此,地震之后,重建又要开始了,很多经过大医院救治的地震伤员也回来了,最后的康复还要来卫生院做,这也就意味着刘洪和他的同事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歇下来。

“这确实是一种煎熬,我常常感觉自己快要顶不住了。”于是,他选择了休息之余,与三五朋友一起去歌厅唱歌,“只有在放声大吼的时候,我的心才会舒服一点。”刘洪也把这当成了宣泄内心郁闷的最好选择了。

在参加完专业心理咨询培训之后,刘洪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要给乡亲们做好心理疏导,我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刘洪开始不断的安慰和鼓励自己,“与那些在地震中痛失亲人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家人朋友基本上都是没什么事,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这位年轻的医生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快乐起来的理由,他相信,自己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会对前来求救的村民有用,于是从那时起,他不仅在医院看病,还会经常走到那些曾经来找他寻求心理疏导的人家里去,与他们聊天,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

看到自己的那些病人一个一个走出地震的阴影来,刘洪的成就感也日益增加。他知道大地震后的心理疏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与那些来这里待一阵子就走的志愿者相比,刘洪认为自己是要长期扎根于此的。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