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吴娓婷 从2010年1月1日起,广东省取消暂住证,实行居住证。该项举措被看作是拥有全国1/3流动人口的广东,在户籍制度上给予流动人口相对平等的待遇。
然而,据本报调查,时隔一个多月,广东的居住证办理系统仍然未全面展开。广州多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均表示尚未见过居住证办理系统。对此,广东省公安厅流动人口管理处负责人向本报澄清,这是因为省内各个城市经费出现问题,导致办理居住证的设备未能落实。
居住证的普及之路依然曲折。
风吹流沙,一层又一层
等了9年,湖南人唐卫华还是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深圳户口。
唐卫华梦想成为正式的深圳市民。工作8年,唐卫华仍未等到,他逐渐感觉无望。在家人的催促下,去年他跟妻子多要了一个孩子。凑巧的是,孩子出生的同时,唐卫华被升为生产车间主管,达到企业为员工落户深圳的要求。他因为超生而丧失落户机会。
落户梦破碎,唐卫华打算工作到能转保回乡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城市。
刚到深圳,唐卫华是公司新设实验室的普通员工,做些记录手机在异常环境下状态的简单工作。随后9年,唐卫华从品质到研发、生产部门都转了一圈。
唐卫华2007年升为生产车间主管,开始承担提升产能、控制成本的综合管理职责。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唐卫华参与机改工作,规划人与机器的重新配置,将原本1200多名员工的生产线精简到只需300人就能完成同等任务。
深圳特区建立30年,从百万人口的规模发展到如今千万人口。企业和城市越来越需要高端人才。假如户籍仍然是阻挡唐卫华这种综合管理人才留下的障碍,损失的将不只是雇员这方。
唐卫华不少同事也因为最终无法落户而准备返乡。这些人的资历甚至比唐卫华深。
一名打工者在网上发帖称,谈起深圳的人口流动,他就想到深圳企业主为难以提高员工技术素质、难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承受的痛苦。
“企业的员工像风吹流沙一层又一层难以稳定,深圳的企业像菜农田地里的韭菜,割去一茬又一茬。”上述来深建设者写道。
事实上,作为暂住人口寄居深圳,唐卫华过得并不轻松。他表示,最让自己无法专心的是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无法履行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义务,是不少来深建设者心里的痛。
暑假把孩子接来深圳同住,唐卫华费尽心思带他吃好玩好。但没几天孩子就呆不住,念着:“我想爷爷了,我想回家。”
唐卫华苦笑着说:“孩子跟我不亲。每次打电话问他‘想不想爸爸’,他总是回答得干脆,‘不想’。”
深圳有900多万流动人口。他们期盼把老人、孩子带到身边,一同在深圳安居乐业,但这个愿望因受户籍歧视而倍感艰难。
唐卫华对深圳资源丰富、城市秩序井然、政府工作透明等等都深有好感。“以前受不了广东天气的炎热,现在反倒觉得是老家的天气冷了。”唐卫华笑言。他目前在为回家做准备,用多年的积蓄买了块地,准备盖房子。

- · 黄石鼎:把市民已有福利分给流动人口不现实 | 2010-02-22
- ·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 2010-02-22
- · 黄石鼎:把市民已有福利分给流动人口不现实 | 2010-02-22
- · 血铅,还是血铅 | 2010-02-03
- · 不折腾的主语是谁 |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