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位物联网 无锡转型基因解码(3)
“2007年开始,无锡的主要领导,提出建立传感技术的创新示范区,以在该领域的标准制定上争取话语权。”张克平说。这个示范区对企业的孵化获得了收获。此项目中的龙头企业美新半导体,在当地被视作下一个尚德。尚德是美国纳斯达克唯一以微系统传感器为产品的上市企业,过去几年的销售收入平均增长超过了70%。
除了产业基础和政府支持,无锡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物联网中心,其背后似乎还有更高层面的考量。
无锡市一位政府官员分析,无锡将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深圳之后,第三个国家信息产业化试点。翻开中国沿海的经济版图,可以清晰看到,如同京津之于环渤海,深圳之于珠三角,居于长三角中心位置的无锡,可能将成为这一地区信息化产业的龙头。
未熟的果实
物联网无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各类资源的聚集。
2009年11月底,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此前,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已在无锡设立机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也先后登陆。
无锡市紧跟着在12月1日出台《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决定》,计划在2012年完成传感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同时建成集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示范应用的传感网研究发展中心。
以无锡市国联集团和无锡创新创业投资集团为首的国有投资机构,针对物联网产业开始纷纷提出融资计划。
其中,无锡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旗下的无锡领峰基金联合了雅戈尔投资、无锡尚德筹备了一只3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物联网。而无锡市最大的国资企业国联集团,则和中科院下属的国科投一起筹备了一支规模更大的、面向物联网产业的投资基金。
无锡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于波说,作为当地最大的国资股权投资企业,该公司此后会将物联网作为重大产业项目来投资,同时还希望吸引大量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企业到当地支持物联网。
刘海涛认为,国内的物联网还处于规模产业化的前期,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投资物联网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产业链的技术体系没有建立,大规模投入不是很恰当,首先是标准的提出,然后是产品研发,第三步才是产品上市并投入广泛应用。有序的原则非常重要。”刘海涛说。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光伏,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无锡市在 《无锡市新能源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中提出:2009年新能源产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7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
但本报获知的信息是,去年由于金融危机,当地企业的实际产量和订单受到严重影响,第四季度正是光伏市场淡季,销售收入很难突破500亿元。国外市场逐渐萎缩,国内市场尚未培育成熟,无锡光伏要完成两年后过千亿元的任务,难度颇大。
不过,于波认为现在不必担忧物联网过热,“虽然物联网要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并大规模量产的行业,可能还需要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我们要实现率先突破,首先要打好基础,即便全国还没有形成整体的物联网,这些企业也是有各自市场的。”

- · 章苏阳:IDG不投“概念股” | 2010-02-08
- · 何处重寻高成长?招行“二次转型”发问 | 2010-02-07
- · 重新审视渐进式改革 | 2010-02-05
- · 转型“风向标” | 2010-02-05
- · 苏宁“上线” |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