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成渝整合资源 打造西三角经济区(2)

订阅
2009-10-21
杨兴云

李椿认为,成都作为西南金融中心及综合交通枢纽是历史及区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人为因素及行政手段就能做到的。他认为是不是中心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成都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也承认,一直以来,成渝两市之间缺少较高层面上的协调,在城市定位、产业布局方面,都存在雷同现象,在港口建设方面也有重复建设嫌疑。例如,在没能更好利用重庆港口资源的情况下,四川又规划建设了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对于成渝合作中的问题,两地也曾想办法解决。据悉,四川省统计局根据成渝经济区的规划范围,专门成立课题组按照成渝经济区的空间格局,利用统计数据和资源,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支撑要素和未来发展空间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总结成渝经济区的六大支撑要素包括:资源、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文化、政策与科教。

课题组认为,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产业,成渝工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协作空间,课题组建议设置跨地区组织机构,消除行政壁垒。同时打破公司注册地域观念,将成渝经济区内公司注册视为同一行政区域注册;其次,建立开放的商品市场,破除各种壁垒;第三,建立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地域限制;第四,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规范,包括银行业系统、证券业系统、保险业系统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共同培养金融从业人员,构建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金融队伍,共同构建金融生态。

按照四川省的规划,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总人口将达到10800万人,两大城市群的人口达5200万人左右,占成渝经济区总人口的48%;城市空间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9000人左右;城镇化率由目前的41%上升到57%-60%,城乡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6:1缩小到2.5:1,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

然而,上述愿景的描述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打消重庆对整合成渝经济区后果的种种疑虑。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人士就直截了当地对本报记者说,以成都目前在西部掌握的包括金融、铁路、民航等在内的行政资源,难免不会让已经直辖的重庆再次沦为西部大发展过程中的配角。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