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业“国进民退” 山西煤老板谢幕(2)
大势所趋?
此刻,冯田贵靠在宾馆房间的沙发上抽着烟,桌子上放着刚刚做完的资产评估报告。他对记者的来访不以为然:“山西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是收不回去的,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意义不大了。”
60岁出头的冯田贵在忻州市原平县经营着一处储量1700万吨,年产30万吨的煤矿。2008年4月,冯田贵的煤矿办齐了开采的全部手续,但在2008年12月,当地县政府告知他的煤矿将被列入整合范畴。
“我当时还不相信,2008年4月办理审批手续时,一直都没有听说要整合30万吨的煤矿,虽然手续办理还是费了一些周折,但政府最终是给我发了许可证。12月却又突然把我的煤矿列入了整改序列,感觉自己像上当了一样。”冯田贵说。
冯田贵的煤矿在当地算中等规模,和他情况类似的还有近20家左右。从开始投资煤矿,到2008年12月底被告知列入整改范畴,冯田贵的煤矿一共投入近8000万元。在没有生产一天的情况下被强行整合,冯田贵说:“整合是在所难免了,我们现在只希望未来和整合的大集团在进行谈判的时候能多获得一些补偿。”
按照整合政策,煤企同意入股,可以将资产评估后折价卖给大集团,不再接管经营,只等着最后分红。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煤老板对未来分红并不看好,相反的,他们更愿意套现离开,整合即意味着离开。
冯田贵说:“整合到大集团之后,每生产一吨煤的成本会大大提高,原本30个人就可以经营的煤矿,一旦入了大集团管理,人手就会大大增加,无形中支出便会成倍提高。这样算下来,利润十分微薄,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投资开始赚钱?到时候政策又是怎样一个状况?我相信没有煤老板对分红感兴趣了。”
现在,煤企整合刚刚进入实质性阶段,具体的分红比例、补偿措施得进一步与大集团之间沟通协调。对此,冯田贵依然表示出自己的担心。
“政府目前是在从中起到一个协调作用,我们民营煤企把损失降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退一步说,即使政府要求大集团对这些小的煤矿给予合理的补偿,若大集团不执行,地方政府是没有办法的。”冯田贵说。
按照补偿标准,2006年以后交了资源价款的煤企可获得1.5倍的返还,冯田贵当时1100万元的资源价款,加上资产评估结果3000万元,差不多可获得5000万元的补偿。与实际投入8000余万元还有3000万的差距,冯田贵说:“我对完全收回投资不抱任何希望,最终能有5000万收回来,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
中共临汾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丁文禄说:“利益的平衡分配无疑是最困难的。被整合的煤炭企业预期太高,对评估的价格有差距;市场定价与政策定价有差距;兼并重组工作与‘三保’(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有交织矛盾。”丁文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分管煤炭行业整合。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兼并重组期间,煤炭企业就不能生产,而当地经济不增长的压力又很大,眼看又到了用煤季节,加上就业问题,无疑加大了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当地政府的政策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首要条件是恢复生产。在兼并重组工作中,兼并主体进入最关键,只要兼并主体进来之后,兼并与被兼并煤企可以将争议的部分先放下来,主体煤炭企业先接管,后谈价,也可以根据情况,只接生产不接经营,灵活运用机制,先将生产搞起来。
按照山西省煤炭企业整合规划要求,国有煤炭集团将对民间煤企实行整合,按股国企将占到51%,煤矿则是49%,如果国企一并整合5个小煤矿,那么各个小煤矿的实际持股量就不到10%。

- · 经济复苏再次确认 | 09-08
- · 中国经济复苏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