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电山西样本调查
有些电厂的实际情况比数据统计还要糟糕。永济电厂在7月7日出现了电煤库存不足一天的状况。6月28日,因缺煤山西全省日供电缺口达到464.7万千瓦时的高值。
这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在奥运开幕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前往山西考察,指出当前要特别重视电煤生产和电力供应,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供给,保障奥运会成功举办,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在政府的强力协调下,山西省内电厂“缺煤”得到暂时缓解。山西省经济委员会能源处处长温元伟坦言,解决当前电煤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强势介入,而并非有效的市场手段。
奥运闭幕,“强政”过后的山西电煤供应何去何从?大多数人显得忧心忡忡。
政府保电
“电厂每天进煤远远低于日消耗量,这种情况自今年2月份后就频繁出现。电厂的设备时起时停,有时则干脆停机维护。各地的电厂都在同一时间出现了电煤紧张情况,这种现象以前从没见过。”在山西某电厂煤管处供职12年的老郑,对如此大面积的电煤短缺感到不解。
即使有政府的协调,山西一些电厂的电煤紧缺情况仍未缓解。一份来自山西电力行业的 《重点电厂电煤供耗存情况日报》中显示,8月27日,晋城阳城电厂电煤日库存63830吨,可用天数仅为两天。阳城电厂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省政府颁布了保煤电供应的文件,现在日进煤量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够用,库存一直在5天警戒线以下。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山西的各大电厂中十分普遍。缺电煤、少供电成了今年山西电力行业谈论最多的话题。承担着京津供电任务的山西,今年一反常态,反过来到京津地区回购电用于缓解电煤压力。
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建伟说,6月28日全省大缺电,不得不从京津地区回购了100万千瓦时的负荷用于电力应急。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6月28日的全省大缺电是山西省政府以行政力量保证电煤供应的直接动因。
按照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煤电双方应尽快签订省内重点电煤购销合同,明确由各市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电厂与有关煤炭企业的供需衔接,在7月10日前完成山西省内重点电煤购销合同签订,并将合同签订情况于7月13日前上报省政府。
电煤合同量按照早先出台的 《山西省2008年5-12月省内重点电厂电煤供应指导方案》核定为准,合同价格则按照山西省物价局出台的 《关于对我省省内发电用煤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意见》执行。
按照上述要求,电煤价格执行年初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价格,该合同价格低于全国平均售价近13元/吨,按2008年山西全省2.7亿吨重点电煤订货计算,煤炭企业少收入近35亿元。
温元伟的评价是,现在的电煤供应,完全是煤炭企业在做贡献,导致利润大面积下挫。
山西一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说,若限制电煤价格,煤炭企业可能选择别的煤种进行出售,以保证利润。但在这个时候,一旦行政干预,即使亏本煤炭企业也必须大量出售电煤,价格又被限定,供应量还必须保证,煤炭企业其实满腹怨言。
“由政府出面以行政力量促成的电煤购销合同,国家发改委早些年已经叫停,但在地方还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电煤购销没有形成市场化机制。太原的煤炭交易中心就是个例子,交易中心经过了数次的专家论证与可行性评估,但至今仍是纸上谈兵,煤炭购销绝大多数还是通过对口的采购协议来订货,电煤更是如此。”李建伟说。
权宜之计与价格错位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谈政治,而不是市场。现在的电煤供应机制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温元伟说。
中国于2002年起停止发布电煤政府指导价格,但由于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对于物价具有较大影响,政府仍不时出台相关管制政策进行调控。
2004年电煤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最主要的原因是煤价因为供需结构失衡直线上涨,但电价则在国家严格监控之中,电与煤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产生了矛盾。
温元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的供求结构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有了根本的变化。煤炭供求从买方市场逐步变为了卖方市场。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正是我国高耗能产业的急速发展造成的煤炭供求关系失衡。
据山西省经济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山西铁路外运出省煤2978万吨,同比增长7.67%;公路外运出省煤则达到749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近1600万吨。
“煤炭出产在持续增长,但仍然不够用,表明现在的电煤紧缺,不是山西不好好生产煤,而是需求增长太快,生产跟不上需求。解决办法还是要从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太快着手。”温元伟说。
煤炭产量跟不上需求的发展,曾有人建议山西再扩大生产能力,以更多的产煤量来解决电煤紧缺问题。对于此观点温元伟坚决反对,“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一味追求产量是严重错误的。”
电煤价格持续上涨,电厂不愿花高价买煤则是这次大面积电煤紧缺的又一原因。
据李建伟介绍,2006年山西省电煤价格在298元/吨,到了2007年底已经涨到了360元/吨,在最近的2008年7月的统计中,电煤价格又持续飙升至650元/吨。在省外这种趋势则更严重,5500大卡的动力煤平仓价山西需要400元-500元/吨,而秦皇岛已经涨到近900元/吨。
在电煤价格水涨船高的同时,上网电价则很少变化,这让电厂难以承受。
据山西电力行业协会提供的报表显示,2007年之前山西各大电厂利润就有所下滑,但始终保持着盈利。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各大电厂利润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直至2008年2月后,全省各大电厂开始全面亏损,截止到2008年7月,山西全省电厂亏损面积已超过95%。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先于7月1日调高了上网电价0.0199元,后又于8月20日对上网电价再次提高0.02元,其中8月20日提高的上网电价,电网售价不变。煤电价格终于在第三季度被迫联动。
“若不理顺电、煤两方价格关系,电煤供应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计划电、市场煤,导致‘电力短缺’局面无法避免。”李建伟说。
大煤保省外小煤保省内
“省外的电煤供应我们基本还是可以保证的,最严重的是省内缺电煤,这让旁人很难理解,坐在煤堆上,怎么还缺煤?”温元伟说。
对于这种怪现象,温元伟总结为历史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山西省内的大部分发电企业用煤,基本都是购买大型煤炭企业的煤,当时的大型煤炭企业的煤价相对较低,加之煤量充足,省内发电企业用大型矿的煤成为惯例。
进入2000年后,煤炭价格开始出现波动,大型煤矿的价格也随着逐步提高,山西省内的许多发电企业开始将进货渠道转至小型煤矿,因为小煤矿的煤价更低廉,协商的空间也更大。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小煤矿被强行关停。失去货源后的山西电力企业只得原路返回,重新购买大型煤矿的煤,但这个时候大型煤矿的电煤订单经过多年的经营,早已将协议货源配送给了外省的电力企业,省内电企在这个时候很难进入了。
“电煤供应的现状就是这样,一直以来多是以政府组织双方订货的形式来进行,已经确定订单协议的煤矿,买方再想进入是很难的。”温元伟说。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外电企对于购买大型煤矿的电煤在价格上并无多大疑义,没有到承担不起的地步。这和山西省内的各大电企严重亏损、无力承担电煤的高价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此,温元伟解释说,这也是个历史问题。“你可以放眼全中国,凡是产煤省的电企,买煤都困难,亏损也都是比较普遍。原因在于,在煤炭价格没有进入市场之前,省内电厂大多是坑口电站,低煤价、低电价。”
到2002年电力厂网分家后,产煤省的上网电价便依照当时坑口电站时的低电价、低煤价标准予以了定价,导致了产煤省的电企上网电价普遍比兄弟省要低很多,这也是很多电企买不起电煤的主要原因。
据李建伟统计,山西省内的上网电价比南方地区整整低了0.1元多,比周边兄弟省份低了0.05元。
难以消除的隐忧
李建伟做了一笔测算,山西省内上网电价需再提高0.048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而温元伟认为,在非常时期行政力量的介入,毕竟不是长久办法。降低高耗能产业,减少电煤的需求量才是重中之重。
据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到6月,全国只有上海、广东、西藏、天津的同期电煤需求量出现了下滑。但这并不足以影响电煤价格的上涨。山西的电煤需求仍然比上半年增加了8.2%,安徽更是增加了38%。
李建伟认为若不打破0.048元的盈亏分水岭,电与煤的价格之争还将持续下去。
他提出自己的建议是:一,从山西煤炭运销公司中减去没有任何理由收取的服务费,0.015元补到电厂上;二,建议降低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额度;三是建议将电力企业增值税从17%下调到15%。
这样算下来,大概还剩0.018元没有补齐。
有人建议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实行联营,自给自足。李建伟则认为,煤电联营的企业达不到80%以上就解决不了煤电矛盾问题。即便全国有实力的五大发电集团和部分有实力的地方电力企业都建设煤矿,或与煤炭企业联营,也只能解决全国一半以上的用煤问题。还有一多半的电厂,如果仍然由于上网电价低买不起,还是无法解决缺煤停机问题。
普遍的观点认为,特殊时期的行政干预,虽然让山西暂时摆脱了缺乏电煤的尴尬处境,但对于未来人们并不乐观,认为电力短缺将卷土重来。
- 受益于北京奥运会 全聚德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 2008-10-15
- “抱”着煤炭股过冬 | 2008-10-15
- “抱”着煤炭股过冬 | 2008-10-15
- 煤炭价格拐点渐现 | 2008-10-14
- 必须保卫商业 |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