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复兴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每天早上4点多钟,李燕莉就要从床上爬起来,给自己和家人做早餐,然后在5点钟的时候出车,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下午5点钟,她的同事陈铁军前来接班。“我是与沈阳一起迎接朝霞的人。”李燕莉开玩笑地说。
在沈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出租车司机是女性,43岁的李燕莉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有着典型的东北特点:沈阳的下岗女工太多。
做“的姐”之前,李燕莉在铁西区一家纺织厂做了近20年的会计。2000年下岗之后,李燕莉做过好几份工作,都难以如意。自前年开上出租之后,李燕莉才算安定下来。她现在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个收入在沈阳已经算是不错了。
李燕莉现在唯一的牵挂是20岁的儿子。孩子正在沈阳的一所师范学院读书,今年7月份就要毕业了,“现在正忙着找工作呢,虽说找一家私立学校做老师很容易,薪水也高,但要进公立学校,没有关系是进不去的。太难了。”李燕莉说。
作为沈阳人的李燕莉,思维还未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因为下岗已经令她彻底失去了体制的庇护,这让她对儿子的未来更加担忧,“我还是希望他能进体制内的学校,毕竟稳定。”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重工业龙头的沈阳,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工业持续衰退,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几十万职工下岗,期间又爆发了“慕马腐败大案”,官场震动,人心惶惶。
如今,沈阳正在慢慢走出阴影。“这几年沈阳的变化非常大。我就说嘛,国家不会不管我们的。”从李燕莉微笑的脸上,沈阳人的自豪感又重现。
李燕莉口中所说的“国家不会不管”,指的就是中央政府2003年开始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与政策。但显然,在政府力量之外,这座城市的复苏,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铁西变形
“腾笼换鸟”虽未实现铁西重工业的延续发达,但却成就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商贸生活区,今天的铁西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纯粹的重工业基地......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明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373期。
- 三大车商仍在黎明前底特律复兴之路延宕 | 2008-06-20
- 三大车商仍在黎明前底特律复兴之路延宕 | 2008-06-13
- 一种风格的光荣与复兴 | 2008-06-10
- “没落贵族”复兴关键一役摩托罗拉全球拆分中国先走一步 | 2008-04-08
- “没落贵族”复兴关键一役摩托罗拉全球拆分中国先走一步 | 200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