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地方新闻

重庆环保局的“鸭尴尬”

  
作者:杨光
发布日期:2008-04-1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光 10年来,每天路过梁滩河时,唐华平都会习惯地用手捂住鼻子,面露憎恶的表情。

唐华平是一个兽医,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力量村的梁滩河桥,桥下的梁滩河是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水河。

这与过去的记忆大相径庭。唐华平说,20年前,这里的河水清澈,两岸的植被生长茂盛,甚至他觉得河水的气味是“清香”的。

如今梁滩河变得让人如此厌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鸭子。这条河的流域两岸养殖着上千万只鸭子,这些鸭子的排泄物让这条河流不堪重负。但是地方环保部门却拿这群“排污”的鸭子没有办法。

在中国最近的机构改革中,环保总局升为环保部,意味着中国政府对环保问题愈加重视。但是因为体制原因,中国的环保部门并不是垂直管理。环保工作依旧受制于地方保护,而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改变目前的状况,靠环保部门一家的力量只能是螳臂当车。”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说。

在2007年春节前夕,时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对重庆市居民举报梁滩河污染的信件做了批示,并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简称中国环境记协,非政府组织)组织媒体前往调查。今年3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再次接到群众对梁滩河的投诉信,副部长潘岳再做批示,再由中国环境记协前往调查。而两次调查的结果并无二异,重庆环保机构对此河道污染的鉴定为劣V类水质,属重度污染。

10年来,梁滩河水持续深度污染,地方环保对此无能为力。一堆鸭粪暴露出中国环境执法中权责不清、监管乏力、法律法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环境记协的调查也凸显在环保制度不健全背景下的非政府力量的必要性。

十年黑水

居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梁滩河附近的居民不想提环保,在他们看来,环保是个“吆喝工程”,没有实质意义。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条河变黑散发臭味已经有10年了。环保部门曾多次到访,但河水还是一样的黑,味道还是一样的臭。

3月的重庆已感到阵阵酷热,记者站在土主镇桥头向梁滩河望去,水面漆黑一片,散发着阵阵恶臭。

力量村是当地有名的养鸭村,全村的养鸭场有几十家,大的鸭场有上万只鸭子,小的也有三四千只,这些肉鸭一般不到一个月就可出栏。“按照以前的养法,一个季度出一次鸭子已经很快了,如今的鸭农用的是现代抗生素喂鸭,鸭毛都还没长齐就可以出栏了,前后不到一个月。”重庆市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盛睴说。

梁滩河发源于重庆九龙坡白市驿廖家沟水库,全长88公里,经重庆九龙坡、沙区、北碚3区的白市驿、含谷、西永、土主等15个集镇后汇入嘉陵江,并最终入流长江。近十年来,河水被家禽业、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深度污染,水质已经连续数年达到劣V类,鱼虾更是早已消亡。

据当地居民介绍,廖家沟水库的水质清澈、没有受到什么污染,但从下游两公里开始,水质就逐渐变差直至乌黑一片。

中国环境记协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材料称,“梁滩河的水质污染不仅严重影响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极大制约着重庆市西部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威胁着下游10万人民的饮用水健康”。

据重庆市环保局提供的相关材料显示,导致梁滩河水质深度污染的原因中,养殖业的污染占到了首位。梁滩河全流域有畜禽养殖场78户,养鸭户34户,年出栏肉鸭1000万只,这是造成河水深度污染的直接动因。

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易廷辉介绍说,养殖业对整个梁滩河水质的污染比例超过45%。加上近年来养殖业的不断壮大,这种污染趋势在进一步加剧。

“紧靠梁滩河河道的土主镇和西永镇每年就有超过6万吨鸭粪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这仅仅是两镇的排放量,全河流域的排放污染则更大。”陈盛睴说。

在中国环境记协调查组的沿河暗访中,养鸭户赵某带着记者进入鸭棚,鸭棚内数以千只的肉鸭分上下两层排开,最下面的一层堆积着厚厚的鸭粪,不停地向外流着黄水。由于气温的炎热加之相对封闭的养殖环境,鸭棚内臭气刺鼻。在鸭棚的旁边有一条渠道伸向梁滩河,户主坦言,这条渠道是专门用来处理鸭粪的,鸭粪每月清除一次,顺着沟渠直接流入梁滩河。

仅次于养殖污染的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对梁滩河的污染比例也达到了30%以上。据环保部门介绍,位于白市驿镇的排污口大约有三个,每个日排污量超过3000吨。污水依然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河。

在梁滩河桥边,记者用矿泉水瓶随意打了一瓶河水,只见瓶内夹杂着水藻的河水乌黑,沾过河水的手油腻且异臭难闻。

鸭子PK环保部门

事实上,早在1998年,重庆市政府就已将梁滩河列为亟待重点整治的次级河流之一,并将其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4年,梁滩河又被列入当年重庆市首批开工治理的9条污染较重的河流之一。

在污染不断加剧的10年间,梁滩河沿岸百姓曾数次投诉上访或写信举报其污染现象,原国家环保总局领导也曾多次过问,并派专人到重庆督促整改。

耕地位于梁滩河旁的王多禄年近七旬,对夏天河水上涨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一到夏天河水涨起来,人的身体沾上河里面的黑水晚上都会生出脓包,奇痒无比,所以越是夏天,人们越远离河水。”

经过两天的暗访调查,记者所在的调查组在基本了解重庆梁滩河的真实污染状况后,正式与重庆市环保局等部门进行了接触。重庆市环保局、发改委、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对污染现状做了解释。

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易廷辉说,由于鸭粪含盐分高,入田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加上近些年来农户生产节奏的加快,更多的农民不愿使用传统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取而代之的是化肥灌溉,鸭粪失去作用后直排入河由此造成河水污染。

陈盛睴则从市场的角度介绍说,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鸭肉价格涨幅过快,导致短期内养鸭户暴涨。往年梁滩河沿岸平均养鸭总规模在400万只,去年最高峰却达到了700万只。陈盛睴认为,保证市场供应是没有限制养鸭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重庆市环保局认为,对于梁滩河污染治理,地方环保部门并非毫无作为。在渝环发(2007)88号《关于加强梁滩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意见》中,对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3区人民政府做出要求,要求到2010年,区域内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率达到80%,梁滩河流域主要控制断面水质达到IV类,并限期3区政府尽快完成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区化工作,沿河1公里内禁止饲养畜禽,并限期关闭违规畜禽养殖户。

然而,文件内容的落实情况与现实状况却大相径庭。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认为,由于我国环境法规定养鸭规模在3万只以上属规模化养殖,而3万只以下不属于环境执法的范围。梁滩河沿岸的养鸭户规模大多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几乎没有超过3万只规模的养鸭户,对此环保机构无能为力,属政策漏洞。

陈盛睴介绍说,其实对于畜禽业不断扩张而带来的生态危害,梁滩河只是一个缩影,三峡库区畜禽养殖业污染也日益严峻,整个库区的陆生、水生生态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重庆市环保局2003年的调查显示,库区年产畜禽粪尿总量超过7500万吨。如按10%排入环境计算,畜禽粪尿产生的COD(化学需氧量)污染负荷为30万吨,超过全市工业和生活废水的COD排放量之和。

重庆市发改委生态保护处处长董晓川承认,梁滩河流域综合整治可行性报告在2004年就已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专家评审,“但操作过程的确进展不快”,原因在于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他强调说,“政府并没有从鸭养殖业中得到任何利益”。

中国环境记协调查组组长由学韬认为,以政策漏洞回避自身责任的态度并不可取,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维护地方环境健康责无旁贷,从某些方面来说,政策漏洞可以通过地方法规来进行弥补。梁滩河污染到今天这个地步,与地方环保机构的消极态度有直接关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