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资海外疾进(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南来北往,东征西讨,温州资本的动静观瞻,一向令国人侧目。如今,他们抱团兵发海外,或克隆小商场坐地甩货,或招兵买马建园开矿,财大气粗者更是炒房炒到中东,动辄投资百亿买岛建房。其间,不乏赚得盆满钵满的发迹传奇,亦有断臂求生的惨痛经历,但或赢或输,都洋溢着一种令人感奋的激情,其投资效率也令人安心,毕竟是自己的身家——这就是民间资本的魅力所在
未来两个月里,30多位温州企业老板将开始他们的东南亚之行。他们将先后考察3个获商务部中标的境外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柬埔寨罗勇经济贸易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这些老板是温州市外经贸局组织企业前往境外考察的第一批。
“现在企业希望政府多组织去境外考察。”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叶毅说,这次“东南亚之行”报名要去考察的企业家达70多人,基本都来自鞋革、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多重不利因素驱使下,近两年温州资本开始“移师”海外——在境外建立加工企业、工业园区,以及进行能源资源、房地产开发。
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2006年至2007年,温州共15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约占自1986年以来20年总量的1/3。
“温州资本又一次走在全国最前面”,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资本的国际化,延续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温州模式”考量标准正由GDP向GNP转变。
商品城断臂求生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
“相差太大了”,谈起10年前后的生意,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创始人之一、喀麦隆“中国商城”董事长吴建海感叹说。
1994年,温州人吴建海来到喀麦隆销售中国的商品,5年后在喀麦隆最大城市杜阿拉商业中心创建 “中国商品城”,开辟店铺专供中国商人租用出售商品。“那个时候,我们是发一个集装箱商品,就能赚回一个集装箱,钱是翻倍赚。”他说。
但好梦已不再。吴建海说现在鞋子、服装这一块,海外销售的利润只有20%左右,有人发货不对口,甚至还亏本。
利润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品过于饱和,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杀价非常惨烈,提价也非常艰难。”吴说,他的一些亲戚在西班牙等国做买卖,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这的确是普遍现象。南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建文说,目前“中国制造”的廉价服装、皮鞋、百货遍布南非超市,其利润率已不足8年前的1/10。
吴建海、黄健文都认为,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吃香”。“再卖这些产品,就没什么名堂了,仅仅只比打工好那么一点。”黄健文说。
为寻求成本更低的商品,黄健文的南非的合作伙伴纷纷放弃与中国商人合作,转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在此背景下,温州出口增幅也出现少有的下降。据统计,今年2月温州市出口额6.9亿美元,同比减少17.91%。其中,鞋类、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 24.54%和35.95%。从数据分析看,海外温州人拉动出口效应在明显减弱。
中国商品失去竞争力的同时,也让温州商人此前崇尚的境外商品城,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打击。
自1998年温州人建立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至今,温州商人先后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等众多国家建立了15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共有400多家温州企业进场经营,截至2006年共带动国内商品出口25亿美元。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吴建海表示,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不是想把商品城做的有多大,而是向上游相关产业转移。
卖不如建
“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
靠卖商品看来是难以为继。吴建海在几年前就写了一份 “中国企业境外建厂”的应对报告,递交给了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
在这份报告中,吴建海认为在中东、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中小企业大有可为。“中国企业技术是成熟的,机器设备是现有的,而在国内他们则没有多少伸展的余地。”吴建海说。
这一点得到了温州一家鞋革企业老板的认同。“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这位老板说。事实上,在境外建厂潮流中,在外温州人“经营升级”和国内温州企业“走出去”同时出现,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由此出现温州资本突击海外的 “集群式”爆发。
目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温州人至少拥有上百家企业,产品主要分布在鞋革、机电、汽摩配等轻工业领域。在欧美发达国家,温州企业主要通过并购进入当地市场,如哈杉鞋业并购意大利WILSON(威尔逊)制鞋公司等。
温州资本不仅仅在鞋服等传统产业上用力,同时也瞄上了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如温州正泰集团将在西班牙加利西亚投资1.2亿欧元,建设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温商王伟胜也购得阿联酋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视等。
吴建海也不再满足开个商店、办个厂,正考虑在非洲建立工业园。他透露正和非洲某国谈一个占地约100公顷的工业园项目。“这样企业才能甩掉税收、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同时也可解决当地税收和就业问题。”
事实上,目前温州企业在俄罗斯、美国、越南已有3个境外工业园区。
在目前商务部19家中标的境外合作区中,温州企业就占据两席,分别为温州的浙江协力皮革公司、四川乾盛矿业公司和海亮集团共同投资1.05亿美元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温州康奈集团与黑龙江东宁吉信工贸集团共同斥资20亿元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
1 | 2 |
- 徐乐江:宝钢海外上市暂无时间表 | 2008-04-30
- 2008:银行海外并购大戏将上演 | 2008-04-30
- 中国劳工海外喋血记 | 2008-04-30
- 商务部:进出口政策不变 鼓励海外并购 | 2008-04-28
- 外管局将彻查银行外汇资金来源 | 200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