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
姜雷 黄利明
2011-03-06 21:42
订阅
 1  |  2 

记者 姜雷 黄利明 3月6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记者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陈锡文、厉以宁、王金祥、王钦敏、杨凯生、王文彪参会并回答记者问题。

李德水:转变经济方式紧迫性突出

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表示,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重大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主旋律。他强调,再不能以盲目扩张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他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比如收入分配问题,通胀预期比较高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等等,包括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更突出地表现出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7%,这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面来,“十二五”期间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过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不能再盲目地铺摊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层层加码的现象。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靠科技进步,要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

李德水称,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两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是“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之一。

他建议,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重要应该向中低收入居民倾斜,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更加恶化。在政策设计上则要做好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做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队伍,扩大消费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李德水称,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是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他表示,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也是提高生产率、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他补充说,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乡镇,并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李德水看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是转变发展方式,是保证扩大内需的重要条件。必须在法律框架和商业道德的约束下,通过正当的手段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李德水说,要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真正做到为人民办事。他最后说,要坚持改革开放为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

厉以宁:形成通胀因素多 公民购房不能地区歧视

在回答关于物价问题时,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表示,2010年开始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因素,还有国际物价上涨的因素。

他举例说,此轮物价上涨中,农产品价格上升占了主要地位,而农产品价格上升原因有很多,有气候原因,有销售地点和生产地点距离过长的问题,也不排除有人为的炒作因素,所以政府出台了这些措施,要怎么来避免囤积居奇、人为炒作。

他表示,人为采取的这些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是得力的,是有效的。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希望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但有两个重要因素控制不了,首先是石油价格,其次是气候变化。

他表示,撇开国际上的因素不谈,从我们国内来讲,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可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厉以宁还就当前房价问题提出自己看法。他表示,首先应当大量建立保障性住房,这样可以使很多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安居的地方,政府现在正在这样做,而且应该长远下去,保障性住房一定要放在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他同时强调,不要再过分强调限购,过分强调限购会带来一些问题。公民有购买房屋的权力,不能有地区的歧视,地区歧视作为短期政策可以,作为长期不行。应该把限购改为限售,学新加坡的经验,买房子可以,但是买了之后再卖就要受限制,短期内卖出要出很重的税。

 1  |  2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