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怡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不过此次的指标带给市场的证实意义大于预测意义,因为在数据公布的前两天,央行的意外加息就让市场将源头指向了三季度可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
CPI再创新高,是否已见顶?
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市场的推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9月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的新高。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9月份假期较多,节假日消费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肉类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另外蔬菜和水果价格受气候转凉和节日因素影响,涨幅也较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9月份整体CPI的走高。
尽管9月份CPI已经创下新高,不少经济学家依然坚持仍未见顶。光大证券发布的报告表示,未来短期物价压力仍然较大。支持上述判断的理由在于今年国内外的自然灾害,加剧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其次全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弱,导致供给减少,进而使未来农产品价格将步入另一个上升周期。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也提醒说,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由此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会给国内的国内CPI带来超预期上行的压力。“中国本身现在干柴烈火,因为前一段时间流动性也是过剩,现在突然加了一把火的时候,如何防止通货膨胀过快成为关键。”汤敏表示。
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虽然9月份CPI同比创23个月以来新高,且近期物价仍存在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食品通胀压力,但随着灾害性天气、产出缺口和工业品供给等多重通胀决定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四季度CPI将平缓回落。
根据该机构的预测,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左右,PPI同比涨幅在4.5%-5%之间。2010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盛来运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也表示,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仍然说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
子弹是否继续?
央行曾在2007年连续6次加息,货币政策的所有子弹已经上弹,这次加息是否开启了下一轮加息周期的引擎,或者说货币政策的转向?
对此,不少分析人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转变,不排除明年初货币政策即正式宣布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或适度紧缩。徳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明后两年,CPI的增长率都可能在3%左右,如果一年期的利率不再上调,负利率仍将成为宏观经济的长期困扰。如果明年的CPI目标定在3%, 就意味着决策层应该接受明年继续加息50个基点的现实要求,否则CPI目标与利率政策和地产调控目标之间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换句话说,利息应该也很可能继续。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也指出,加息0.25个百分点不足以解决目前的资产价格泡沫,未来会累进加息,还会有连续加息的动作。
不过,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目前尚不能根据此次加息来判定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短期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维持,但不排除随着宏观形势变化,货币政策基调由宽松转向收缩的可能性。
“后期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为主,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继续启用加息和数量型工具共同管理通胀预期,但应不会出现节奏较快、幅度明显的利率调整。”熊鹏指出。
- 郑州城管小贩冲突,两市政科长被免职 2010-10-21
- 【独家】衍生品管理新规将出 中国金融业迎来对冲时代 2010-10-21
- Non-party Members Share their Views o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2010-10-21
- 解读本次加息的五层含义 2010-10-21
- 通胀泰山压顶 央行加息只起一天作用 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