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五中全会注重“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降蕴彰
2010-10-19 16:35
订阅

记者 降蕴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闭幕之际,本网记者就会议《公报》热点内容,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

常修泽注意到,五中全会《公报》认为中传递出很重要的一个信号就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中国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他认为,《公报》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作出了重要的体现,中央“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常修泽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要真正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这一变革达到预期目的,就应该明确提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五中全会《公报》明确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表明高层摆脱以GDP增长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心和决心。

我国提出“转方式”并非自今日始。常修泽说,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10多年来,“转方式”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深层根源在于过度看重GDP的增长,甚至将其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并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常修泽表示,GDP作为一个对物质因素进行统计的概念,在经济增长核算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无法衡量人的发展及其福利状况。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走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怪圈”。

从未来趋势来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新期待。常修泽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这也意味着,下一步中国将从前一阶段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主要诉求的“生存型”阶段,转入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新阶段。

阶段转变的分水岭在哪儿?在常修泽看来,就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为标志,即以“十二五”作为开端。他特别提示记者,《公报》中多次提到了“转变”,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更是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中央“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