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十二五”规划“收入分配”是挑战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迈入新的周期。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编制阶段,今年10月份中旬,将向社会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稿,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将审议通过并付诸实施。

五年规划是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有的节奏,它是五年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标和坐标系。新的“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包括一系列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每一个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公众如何看待“十二五”规划,他们又关注哪些问题?中国在线调查企业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展开了专项调研。数据显示,收入分配、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收入分配改革改哪里?

从十七大报告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概念以来,围绕着增加居民收入,减小收入差距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次调研数据显示,37.2%的受访者认为调整不同部门和产业间不合理的劳动者报酬,是当务之急。35.8%的受访者觉得“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认为“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的人占总受访者的7.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差距的存在才会产生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 如果能“抢”到公务员或石油、电力、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身份,就等于和公共权力、高收入、高福利,划上“等号”。而社会保障机制缺失,则在扩大贫富差距的同时,加剧了公众的不满。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最有效

据了解,自世纪80年代起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的红线。收入差距过大,将是一个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为此,有专家认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加速产业升级,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就业;正确引导高收入群体关注弱势群体,将财富回馈于社会,弥补社会裂痕,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在线调查显示,近六成公众认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有55.5%的人寄希望于根据GDP和物价上涨指数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53.2%的人觉得,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同时,借助税收杆杠,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有受访者坦言,希望政府加大医疗教育经适房等方面的投入,如果医疗教育住房有了保障,人民心定,社会才和谐。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应加强建立和发挥工会的力量,使劳动收入和劳动权益切实得到保障。而不是只是一纸空文。

新的经济引擎在哪里?

经济特区、经济带、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近10多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区域发展基本格局。在未来的5年,中国将出现一个怎样的经济新版图?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热点会集中在哪里?

有专家预计,未来五年,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中部地区,以武汉中心的都市圈和以成都和重庆为轴线的都市圈,将担当新的经济引擎。在线调查数据显示,26.6%的受访者看好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关注西北大开发的人占总受访者的23.6%,寄希望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人达到了22.5%。而区域发展利益分布不均(36.6%),是新经济版图中,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形成了以上海和广州(深圳)为中心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带动了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未来,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开发,中部城市的崛起,或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未来五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五年,不仅要面临外部因素即环境变化,而且也面临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由全民共同参与,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而在线调查,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的数字化依据,也为公众提供了参政、议政,表达意愿的一种新模式。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