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进出口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增速放缓(1)
邓美玲
11:41
2010-07-12
订阅
 1  |  2  |  3 

记者 邓美玲 6月,我国进出口大幅超预期,其中进出口值2547.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39.2%。出口1373.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9%,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0%,单月

出口规模刷新历史记录;进口117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0%,比上月回落了14.2个百分点。

从6月的情况来看,出口增速要快于进口增速。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能华博士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等三大原因导致6月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而6月份进口增速回落,是受到国内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

对于下半年的情况,浦发银行研究员王肖晶认为,在内外因素制约下,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放缓, 但也不会迅速恶化,出现缓慢下降可能性较大。而进口方面,下半年也将出现冲高回落的状况。

6月进出口分析

2010年6月,当月我国出口1373.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9%,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0%,单月出口规模刷新历史记录;进口117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0%,比上月回落了14.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从5月份顺差195.33亿美元增加到这个月的200.22亿美元。与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6月份相比,出口增加13.38%,进口增加17.16%,月度贸易顺差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刘能华认为,三大因素导致我国6月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一是受益于新兴经济体较好的复苏态势,我国对其出口继续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6月份,我国对澳大利亚、台湾地区、印度、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分别增加了51.59%、58.82%、58.95%和84.19%,均大大高于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6月份我国对东盟出口119.0亿美元,再次超过对日本的出口101.7亿美元。

二是出口退税政策微调影响市场预期,导致部分企业提前出口装运。6月22日我国宣布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医药、化工产品出口退税,引发了市场对政府刺激出口政策逐步退出的忧虑,部分企业提前装运出货。

三是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有限,且尚未完全显现。对希腊等PIIGS五国的出口占到我国出口总额4%左右,直接影响应该很小。到目前,IMF、欧盟已经及时地提供了大力援助,阻止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区内主要国家如德国和法国的实体经济复苏比较好。当然,欧债危机有限的影响也许三四季度才会逐渐显现。6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272.05亿美元,高于5月份的258.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3.2%,接近我国出口总体增速43.9%。

 1  |  2  |  3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