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而德国没有?
1.货币政策的差异
在日元汇率升值的早期阶段,日本政府为防止通货紧缩,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将再贴现利率从5%降低到2.5%,并持续了27个月,这等于鼓励资金进入股市和不动产。
同时,日本的利率政策也鼓励资金进入股市和不动产。 1985年日本年均存款利率为3.5%,1987年和1988年下降为1.76%,1989年为1.97%,同期,日本贷款利率从1985年 的 6.60%下 降 到 1988年 的5.03%,1989年略提高到5.29%。
而在股市价格指数达到3万多点的时候,1989年11月,日本央行则将贴现利率提高到4.25%,1990年6月提高到6%,股市从此一蹶不振,经济进入长期萧条和不景气,这是完全错误的政策操作。
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日本政府官员大野健一、黑田东彦在回顾1985-1989年货币政策时,十分后悔政策的错误选择。
德国在货币升值以后,排除欧洲和美国的要求,坚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没有大量进入股市和不动产。
1985年 德 国 存 款 利 率 为4.44%,1987年下降为3.20%,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上升为3.29%和5.50%。同期,贷款利率从9.53%下降到8.33%,下降幅度低于日本,而1989年德国提高利率到9.94%。
2.汇率政策差异
按年末中间价,1979年日元兑换美元为239.7∶1,1984年为251.1∶1,1985年为200.5∶1,从1979年到1985年,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了近40日元,升值16.35%,到1989年,日元兑换美元升值为143.45∶1,升值96.25日元,升值40.15%。
德国马克兑换美元1979年为1.7315∶1,1984年为3.1480∶1,1985年为2.4613∶1,从1979年到1985年,马克兑换美元贬值0.7298马克,贬值幅度达到42.15%,也就是说1985年的德国货币与1979年比较没有升值。1989年末,马克兑换美元为1.6978∶1,比1979年升值0.0337马克,升值幅度不到2%。
3.财政政策的差异
在货币升值之前,日本一直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1980年,日本财政赤字(不包括捐赠)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0%,此后逐年下降,1985年仍然高达38.66%,而同期,德国财政赤字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和3.6%。
货币升值以后的几年,日本虚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和公司税增长也远超过德国的增长。1984-1989年,日本财政收入除个别年份增长在3.5%外,其余年份增长达到7%-17%,这种因资产价格而导致的虚高的财政收入使其后来的增长缺乏动力。而同期德国的大部分年份,财政收入增长在4%以下,个别年份为8%。
日本的高额赤字,也使得泡沫经济破灭以后,财政力量难以发挥作用。
- 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加强 2010-03-12
- 动与静 2010-03-08
- 人民币升值动与静 2010-03-06
- 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固有思维 2010-03-06
- 从市场角度读解政府工作报告 201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