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健芳 实习记者 刘丹 教育改革是本届两会的热点话题,行政干预学术是高校教改不可回避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在谈到教育改革时认为,转变教育观念是解决大学行政化弊端和教育公平的关键前提。
龚克认为,处理好行政和学术的关系,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高校尽管有行政主管部门,但是应该认识到,学校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其办学的自主权要得到尊重。当前很多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内部结构的设置、干部选举,甚至是招生和经费的使用都是由行政主管部门来管理,这说明在管理上,政府并没有把学校当做一个社会独立的办学机构。龚克认为,重点不在于是否存在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也要学会如何处理教育学术与主管部门的关系。
其次,学校要处理好大学内部管理和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要明确学术委员会职责。龚克认为,大学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育人的学术单位,按照现行的高校法,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和教室工作委员会应该是四位共同治理的结构。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学术委员会应该是教师推选,而现在大多数都是党政指定的。“即便是比较含糊的高校法我们都没有落实,在学校里怎么落实学术委员的权利”。龚克强调,要加强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由教师来推选成立学术委员会,并在党政学群发挥作用是当下的关键问题。
对于南方科技大学选聘校长模式,龚克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选聘这种尝试很好,但面临当前官本位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加强学校的学术权力的时候,如果外部都是行政机关在控制资源使用,仍不免要由行政机关出面,学术机构依旧说不上话。
另外,谈到当下高校普遍存在的债务危机,龚克认为,原本就紧缺的高校资金,又因为行政原因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为教学周期都是以财政年度为周期的,按照财政年度花钱不符合使用规律。”教育科研应该像水利基金一样可以结转。”龚克说。
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龚克认为必须回到中国的基本问题上来,就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太大了,突出表现在入学和就业的公平问题上。
对于按照分数录取是否公平,龚克认为主要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虽然目前每年大学招生600万,但是与老百姓期望的好大学却有百倍的差距。从1993年起,为2000年实现教育制度改革提出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GDP的4%,现在已经比2000年的经费翻了一番,但如今教育经费欠缺了多少,造成这么严重的资源不足。” 龚克说。
“我非常赞成校长推荐,但如果不转变观念,校长推荐的一定是考了高分的学生。”在中学校长推荐学生上高校的问题上,龚克持赞成态度,“现在我们还只是试行,我们要突破传统的人人平等的公平观,否则招生改革没有空间,高考的改革也没有办法展开。”
现阶段,中国发展对才人的培养有很多的要求,全世界的教育都在谈改革。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不能只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改变教育观。龚克认为没有新的教育观、质量观,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出现不了新的局面。
- 薛涌:中国真需要两亿大学生吗? 2010-03-08
- 笑蜀:期待人大开启教改新格局 2010-03-04
-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要“去行政化” 2010-03-03
-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要“去行政化” 学校领导不要“一肩挑” 2010-03-03
- 杨东平:北大实名制推荐标准欠缺了什么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