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徐冠华:克服学术浮躁要破除利益格局的障碍

订阅
21:10
2010-03-07
刘伟勋

记者 刘伟勋 对于科技界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学术浮躁、“短、平、快”成果较多等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并不讳言。他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那样居于世界前列。

转变发展方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力量。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徐冠华作为科技界的代表,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全国政协委员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一起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徐冠华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目前我国入选国际刊物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申请量居世界第六位,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那样居于世界前列。

徐冠华用三个“比较多”和三个“比较少”,来分析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二是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三“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但是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

在徐冠华看来,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四点需要特别强调:

一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我们有些成果之所以在市场上用不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人员自己关在房子里做研究,很容易产生单纯的技术导向,需要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因为企业更知道市场的需求,更了解哪些是有竞争力的、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支撑的产品。

二要下决心破除利益格局的障碍,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评价和奖励是科技活动的一个指挥棒,只有解决了指挥棒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克服当前存在的一些学术浮躁的现象,才能够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的宽松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重大的科学技术的突破。

三要继续大力倡导学术开放和平等。当代的重大发明和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是基于不同学科的交叉,绝大多数新的产品都是学术交叉综合的结果。我们现在单科的究体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突破。

在此方面,徐冠华用他的亲身经历介绍说,他在国外看到不同门类的科学家借每周一次午餐会的机会相互研讨,讨论之热烈、深入让他非常惊讶,也深受启发。建立这种开放的机制,对于新的科学技术突破非常重要。

四要倡导学术民主、学术平等,要让有作为的、有创造的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因为科学的突破往往是对前人的全面或者部分否定,但是要否定,就要有勇气、有氛围,敢于挑战权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出新的成果、好的成果。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