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新立:第三产业占比太低 要制定优惠政策
记者 刘伟勋 “太低太低了。”谈及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很是感慨。他在3月6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近年第三产业始终发展滞后,没有大的突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记者会,郑新立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王文彪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郑新立在回答提问时表示,转变发展方式短期来看会带来“阵痛”,就业就是其中之一。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需要重新安排一些人员的就业。第一、二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也会出现一部分富余的劳动力。
从国外看,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庞大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里从业。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80%以上,而我国2008年这一比例只有34%。此外,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超过70%,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0%多,而我国只有42.6%。
由此,郑新立发出“太低太低了”的感慨。
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就提出要鼓励发展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但十多年来第三产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郑新立看来,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我们的政策,其一是税收政策,我国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与发达国家相比要重得多,第三产业水费电费都要比第二产业高,这很不合理;其二是金融体系,缺乏为大量小企业和个体户服务的金融体系,致使它们得不到贷款支持;其三是观念因素,还没有把服务业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而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之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郑新立表示,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优惠政策,比如有的地方对个体户、小企业的税收上,能不能视同外资给与“两免三减”的优惠,等他做大了再收税;在用地、工商管理上提供优惠条件,不要撵得他们到处跑。
郑新立称,一些省市最近一两年采取了鼓励创业的政策,有的城市采取了十几项这样的政策,这些地方新办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每年以30%甚至50%的速度在增长,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政策。要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落到实处,不仅可以使第一、二产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一步,还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 · 为何不让我提问 | 2010-03-07
- · 一号提案引力:在低碳起跑线上 | 2010-03-07
- · 不追刘翔追袁隆平 | 2010-03-06
- · 厉以宁:控制通胀在3% 关键是压缩产能过剩 | 2010-03-06
- · 厉以宁:控制通胀在3% 关键是压缩产能过剩 | 20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