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土资源部调查地方土地储备
记者 姜洪桥 9月4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的紧急通知》。此前,媒体报道称,该文件是为调查各地开发商囤地情况。但从文件本身内容,以及记者对国土部官员和专家的采访证实,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各地方土地储备机构和土地储备制度。在屡次强调土地供应之后,各地政府供应量仍旧不足,地王频现。这是本次调查的背景。可靠消息称,本次调查亦是得到中央高层的明确指示。
文件共12条,涉及土地储备各个方面。核心内容是两个部分。第一,调查清楚各地土地储备中心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储备,这些储备土地的管理和应用情况。第二,各地土地储备中心举借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情况,预防金融风险。国土部官员透露,本次调查暂先自查自报,年底前国土部将会派人作抽样调查,然后提出完善措施。
地王和房价的关联问题争论已久。在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地王频出,房价呈现非理性上涨。7月份国务院高层召开的研讨会上,中房协代表认为部分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与土地供应之间有一定关系,并呼吁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供应方式。8月份,中央高层领导视察国土资源部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目前具体讲话内容尚不明确,但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间接报道,肯定包括对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的质疑。
尽管很多媒体将囤地问题指向开发商,但地方政府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储备捏在手里,这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国土资源部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地方政府掌握的土地储备有多少?是否及时投放市场?这些问题都需要了解清楚,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向开发商。
该专家称,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一直持“不饱和供应”态度,以获取更高的地价和财政收入。2007年8月31日,国土资源部曾经发文要求各地加大土地供应,“新增用地不能用于土地储备”。该文的目的亦是为了防止各地储备机构囤积土地,推动房价高涨。
至于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风险。目前尚无全国性统计,仅北京市一地,土地储备中心今年就获得了1245亿元授信。按照此规模推算,全国土地储备机构贷款恐怕要以万亿的规模来计算。央行也意识到这一风险,并提醒注意。
国土部专家指出,目前的逻辑链条是地方政府继续土地财政,囤积土地,同时积累银行金融风险。如果再次出现房地产业危机,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他认为,本次通知的主要目的仍旧是督促地方政府盘活存量,释放囤积土地,消化金融风险。

- · 民营快递涨价调查 | 2009-12-04
- · 马光远:地方政府债务恐成中国经济第一杀手 | 2009-12-03
- · 中国截至上月已遭101起贸易救济调查 | 2009-12-03
- · 【世界观】谁是中国最大的威胁? | 2009-12-02
- · 深航“大老板”被调查 公司称运转正常 |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