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短期外债激增,人民币升值成主要诱因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韦承武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08年上半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比上年末激增了20.57%。而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6%以上,专家称这是导致短期外债激增的主要诱因。
中长期外债稳步上涨,短期外债激增
截至2008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74.3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长14.40%,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20.6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5.56%,占外债余额的37.92%;短期外债余额为2653.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0.57%,占外债余额的62.08%。
对于保持高位的短期外债,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来自贸易信贷和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上升,此外,短期外债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资金成本低,融资手续简便,而且流动性强,另外就是不少外资企业偏向借用短期外债。
统计数据显示,在2788.32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054.10亿美元,占37.80%;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865.41亿美元,占31.04%;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68.81亿美元,占16.81%。仅这三类机构的短期外债占了总数的85.65%。
人民币升值为主要诱因
7.2996,这是2008年1月2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6月30日的数据为6.8591,半年来人民币汇率上涨了6%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短期外债的增速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密切相关,并从中可以大致判断热钱的走向。例如,1998年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后,短期外债增速明显下降,一直持续至2000年,2002年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2003年短期外债增速开始增长。之后,短期外债在2004-2006年上半年增长迅速,2006年下半年增速减缓,2007年下半年继续下降,2008年第1季度又出现回升,而第2季度的增速更是达到了20.57%。人民币升值为以FDI为主要套利渠道的热钱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
相关链接: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现在为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 60亿热钱上半年逃离 | 2008-11-04
- 中国9月财政赤字激增至731.72亿 | 2008-10-23
- 两种隐匿路径 广东保险热钱确证 | 2008-09-15
- 刘明康:慎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 | 2008-09-04
- 用升值抵抗输入性通胀 | 200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