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北京消息

商务部拟订加工贸易新政 各方争议转型升级

  
作者:张斌
发布日期:2008-09-0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商务部正协同海关总署、财政部、发改委、港澳台和台办等多个部门共同拟定一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本报获悉这些部门会研究起草并上报《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或批转执行,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加工贸易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目前,世界经济下滑让中国越来越意识到过度依赖外贸带来的经济增长存在的风险,也由此,这份《意见》有了其急迫性。2007年,加工贸易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45.4%。而政府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没有具体的指引和鼓励措施。

据商务部的一位官员透露:“这份《意见》正在起草中,极有可能于今年年底出台。具体的条款仍未落定,各方争议比较激烈。”

曾经是起跑器

商务部在本月中旬的务虚会议上提到了加工贸易下一步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中包含三重内涵:一是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二是要引导加工贸易项产业链高端发展,三是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由肯定到否定,到再次肯定,几经反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外资部主任马宇称自己一直是“力挺”加工贸易的专家。他说:“在实行加工贸易的初期,很多地区只是具备人力和厂房,怎么去发展完全没有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为增加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马宇说,“在这之前,我们整个国家也就有几个做对外贸易的企业,一些小企业是不能和国外直接签单的。开始了加工贸易之后,国家的政策才逐步调整,把直接签单的权利交还给了企业。”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用“功德无量”来形容加工贸易曾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他也认为,“我们国家最早由为计划生产到为市场生产就是用加工贸易起步的。”

不过,近几年对加工贸易的政策一直在调整。

从2003年起国家就在不断下调甚至取消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逐步收紧加工贸易政策。2006年1月、11月和2007年4月,政府相继发文,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商务部更公开表示,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将视情况每年更新。

2007年9月,又出新政策规定,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的行业,须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这也使得曾拉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数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在历经辉煌与繁华之后,遭遇数度政策收紧的考验。

争议转型升级

商务部官员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5%左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稳步提高,传统轻纺类商品占比持续下降,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针对之前频繁出台的政策,马宇持有不尽赞成的观点。他说:“我们这些政策有些太急功近利了,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向某个方向发展,但是不能就直接的禁止说不能做了。政策的不稳定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也会使其权威性受到质疑。西方国家解决几百个就业问题的企业都会备受关注。现在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否真的要说砍掉就砍掉。”

不过,张燕生对之前的一系列政策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在谈到下一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时,他认为:“我们不能为了加工贸易而做加工贸易。”并直言加工贸易在中国转型升级的难度所在,“加工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做的,是外国的资本将他的产品链中劳动力密集的环节放在中国,实际上它是在全球的比较优势中去配置的。也就是说,也许做比较高级的东西它可能就不在中国做了。现在让它转型升级就是又要让它在中国做,又要做高级的东西,而且这些资本密集型需要很多融资,这在中国又不是优势。所以,现在的政策把中国想要的高技术的产品和跨国公司想要的东西吻合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马宇在给商务部起草的 《意见》的建议中主要提到了两大方面,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二是要遵循加工贸易的规律。

他认为现在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把加工贸易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个提法是有些问题的,并举例说:“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早就在提,我2003年和2007年都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去考察过,那边的加工贸易不但没有被转移,还在逐步增加,说明加工贸易有它自己的规律,东部靠近沿海有它天然的优势所在。”

对于加工贸易下一步的走向,张燕生认为:“一定要从中国未来的发展角度考虑,怎么能叫中国的企业做加工贸易,能叫中国的企业参与到加工贸易的体系当中去,怎么能够叫加工贸易成为一个规范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走私的平台。”

他解释说,加工贸易现在的做法只有外资能够参加,是为优惠外资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中国企业很难参与进去。因此,整个的方向都要变化,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转变成培育自己的市场经济因素。也就是中国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加工贸易形式中去,这样的话,各地发展经济时就会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自己的民营企业,这样一步一步地由小到大做起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