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北京消息

国家发改委:我国将出台生物产业发展促进政策

  
作者:刘伟勋
发布日期:2008-06-23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刘伟勋 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重点发展的生物产业,即将迎来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6月2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同部门制订的《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正在提请国务院审定下发,这一文件从产业布局、投资融资、财政税收,市场环境、人才、生物安全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制定并实施《若干政策》,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贯彻落实《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采取的措施之一。该项规划去年4月由国务院下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部署。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使生物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

王金祥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达到6340个亿,比上年增加25%。农业、林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重点组织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等高技术的重大专项,批准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批准建设103个生物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支持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等203个工程研究中心。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产业仍有较大差距。据王金祥介绍,我国生物企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尽管我国的医药企业多达500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超过1万家,但规模普遍太小。2006年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50亿美元,我国最大医药企业的收入还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同时,我国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发达国家生物产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多在10%以上,而我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从知识产权来看,在生物技术发明中,美国的生物技术专利占54%,日本为10%,而我国只占0.5%。

“另外,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促进、激励生物企业加快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够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招投标体制等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要求。”王金祥说。

为进一步促进生物产业发展,营造完善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会同19个政府部门拟定了《若干政策》,该文件针对当前生物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自主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本网获悉,国家发改委两年前就已开始制定《若干政策》,其间经历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有关部门对政策中涉及的财税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使得文件的起草和审批有所拖延。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巡视员綦成元曾表示,有关部门制定《若干政策》时坚持的原则是,突出生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以及目前尚处于全面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初创期生物企业的培育,成长期生物企业的发展制订有关政策措施。同时,突出可操作性,使有关政策能够操作实施。

“《若干政策》出台后,对我国生物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将有实质性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6月21日对本网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