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和外管局投资公司的比赛
和他持同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大都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纷纷造访中国、期望可以和外管局与中投公司做生意的全球基金公司的高层。
众所周知,经过了次贷危机,全球资产价格、特别是金融类资产正处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区间中,而对于 PE行业而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尽管大规模的收购或许变得更加困难,但 50亿以下的收购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外管局在此时投资 TPG得到了认可。
不过,有消息说,TPG首先接洽的是中投公司。但中投公司对此交易并不感兴趣,并且最后决定与JCFlowers结盟,将大约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了一只由JCFlowers所开发的基金。无奈之下,TPG这才接洽国家外汇管理局。
摩根士丹利首席货币经济师任永力(StephenJen)直言不讳地向我们表示,SAFE(外管局)在跟CIC(中投公司)比赛。据了解,外管局投资公司 (SafeInvestmentCompany)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一个月成立的,目的是“支持和推动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保卫人民币汇率及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抵御国际投机者事宜上,扮演关键角色。而外管局北京总部管理美国国债、货币及大宗商品等固定收入证券的投资组合。
但事过境迁,其职能似乎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其投资公司似乎正在逐步走向前台。
事实上,两者依然是不同的。虽然存在投资经验多寡的区别,但两者的性质是一定要区分开来的。
外管局不能投资于风险性资产 ——它可以有小部分投资于有风险的资产,但它的大部分投资都不应该有很大的风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会带来名誉风险,中央银行是不应该有名誉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国家的央行都不会涉足风险性投资的理由。
在任永力看来,外管局和中投完全可以不必比赛,让投资公司专注于风险性投资,而外汇储备保管人管理外汇储备。理论上,它的职责应该另有侧重。
但现在,他们还是开始了比赛。
当然,从生意的角度,PE资金们却喜欢这种“争夺”,毕竟庞大的中国外汇储备提供给 PE们的是源源不断的“供给”。
在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主席约翰·斯诺 (JohnW.Snow)眼里,他们现在在中国所做的是希望能够与未来这些投资人建立关系,这些未来的投资人当中包括中投,但是,在中国的其他投资人有出资项目,他们会根据平时业务操作的供需,不管是中投还是其他机构。
中投可不这么认为,他可能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同时,外管局的行事隐秘,使中投公司的日子更加难过。
中投公司正试图提高透明度,以打消一些国家政府对主权基金的疑虑。国际上对主权财富基金监管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息。欧洲私募基金 TerraFirma的高级顾问邓达德 (DagDetter)认为,主权财富基金首先要做到透明。如果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评估体系,制定“透明”的标准,就能增强透明度,使自己更了解自己。政府作为投资者,如果不能看到公司运营的状况,那么就无法了解自己的资金是如何被管理的。所以,透明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其实,这个建议对于中投抑或是外管局的投资公司,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他们的比赛不应该只体现在项目的争夺上,还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展开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结果。
实际上,无论是中投还是外管局的投资,抑或是其他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正在寻求合理的公司治理以平息人们的争议。但问题是,中投和外管局之间的争夺似乎才刚刚开始。
- 中投和外管局投资公司的比赛 |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