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
在都江堰,卓玛木和我们挤上同一辆顺路的面包车。“我带了手套,加上一天一夜的干粮,碰到武警战士,如果能让我过,我就过,如果不行我就当志愿者。”卓玛木很坚决,他拍拍自己的背包,里面装满了水和干粮。
在一道武警把关的岔路口前,我们步行进入挖通道路的现场。公路上都是地震中坠落的岩石,雨水浸入到已被摇松的山体中,更多石头可能会随时滚落下来。
卓玛木告诉我们,他是西南民族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的是影视艺术表演,至今学校还在上课,现在家人有难,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由于前往汶川公路的一端被巨大的山体塌方所阻隔,卓玛木决定走山路,向紫坪铺水库进发,再经由大坝,试图绕行到映秀镇,再通过映秀走到汶川。
卓玛木一边走,一边给我们描述他们家中的情况,父母住在阿坝州另外一个地方,妹妹被安置在汶川读书,自己则在西南民族大学上课,他有空的时候,妹妹会从汶川赶到成都与之相见。
卓玛木很有经验地带着我们,迅速跑过仍然下落石头的区域,然后又急行将近五公里,抵达紫坪铺水库。5月13日下午6点,我们看到了集结在此的武警部队。据说,再晚些时候,最早的一班武警将经用快艇渡过水库,往上游突进。大批武警穿着救生衣在水坝一边集合,水面上有四辆冲锋舟。自从12日大地震以来,前往汶川的道路一直在不断地被推进,水陆空三种方式四条线路都在同时尝试。
卓玛木与我们最终都没能获准上冲锋舟,现在他应该回到了成都的校园里,不知他的妹妹是否平安?
马磊
马磊是我们相识于紫坪铺水库的第二位自愿参与救助的陌生人,他大约30多岁,映秀电厂的职工,根据他自己的讲述,映秀地区80%的建筑物都已经坍塌。“事发当时,我的二叔以及厂里面100多号人,都在里面。希望他能够安然无恙。”马磊说。
马磊所在的映秀电厂,是都江堰地区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由于地处枢纽工程紫坪铺水库,那里常年驻扎着一支武警支队,保护大坝的安全。
我们在坝上行进,看起来水库大坝依然安好,但是在大坝的顶部表面,已经出现宽约5公分的裂缝,上面的全部栏杆,都已经在地震中损坏。每隔10米,都有人守着仪器,对坝体进行监测。
在之后的一天,紫坪铺水库已经聚集了数千人,多数人都像马磊一样焦急地等待着可能从灾难现场徒步出来的亲人。
“我们厂的党委书记都在里面,今天早上我们第一次看到有冲锋舟,说明武警开始改走水路,因为道路已被巨石组成的塌方阻断。”马磊说。
另外一个令人关注的细节是,马磊介绍,13日上午,在第一艘前往上游汶川县城的快艇上,阿坝州委书记就在船上,只见他拿起卫星电话,接到一个电话之后,随即蹲下来嚎啕大哭。
“他坐的车是川U开头的,那就是阿坝的车辆,我不认识他,但是我的同事认出了他。他哭得很伤心,持续了好久,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也许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也许是他的辖区内出了什么事。”马磊说。
马磊希望尽自己可能之力,帮助地震中在灾区受到伤害的人们。更多的志愿者们,也像马磊一样,寻找着一切可能进入灾区的机会。
导游蓝卡
见到蓝卡的时候,她正与她的丈夫一起以志愿者的身份,驾车等候在大慈寺的红十字协会旁。蓝卡是个藏族女子,她的老家就在映秀,哥哥姐姐还有很多亲友同学,都住在映秀、汶川两地。
蓝卡先是去加油站排队2个多小时,加了汽油,再作为志愿车,等候在大慈寺路边。在与我们相遇之后,蓝卡的车以最快的速度,往都江堰进发。
出发之前,蓝卡夫妻两人又到朋友开的一个小超市购备物资。矿泉水已经售完,他们买了十几箱饮料、方便面和火腿肠等物品,把汽车的后备箱塞满,沉甸甸的上了路。
路上,蓝卡告诉我们,她们工作于一家成都的旅行社,丈夫以前是司机,常年跑这条从成都经映秀、汶川,再通过阿坝前往西藏的路线。“一地震我们也放假了。看到电视,我们一商议,就开车来了,反正闲着也没事可干,不如多出一点力。”蓝卡说。
抵达都江堰已是傍晚时分,蓝卡先是去了市区,寻找自己原先的老乡,得知他们已经搬走之后,蓝卡与我们一起,搭上了成都某军区的一辆军用卡车,前往老君崖的一个寺庙里进行搜救行动。
老君崖在半月池西北高崖上,因拥有天然巨型老翁头像而得名。5月12日地震当天,众多的人们拥挤在老君庙中。附近开挖紫坪铺隧道(原董家山隧道)的工人说,庙里当时至少有100多人,发生地震之后,他们只救出来十几人,存活下来的只是少数,山顶塌方了,多数人都被直接埋在泥土里,窒息而亡。
蓝卡自告奋勇的领了铁锹,带上口罩,便要帮助战士一同搜寻是否还有人活着的迹象。这个时候已经近8点,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丈夫发短信告诉蓝卡,自己拉到2个志愿者,他们刚刚从映秀走出来。由于塌方严重,这一队的原来8个志愿者,其中4个人没能幸运的走出来,已经宣告遇难。
战士们的救援一直持续到深夜,蓝卡与我们最终走回公路上,试图再次往映秀方向前进。在途中,蓝卡遇到了前去汶川的三位大学生,在漆黑的夜里,月光照耀之下,他们准备翻山越岭,徒步前往映秀。
我们就在此地分手。其后,再拨打蓝卡的手机,电话那头传来已关机的声音。我们始终在推断,那是因为没有了电的缘故。我们一直没有联系上蓝卡,不过从电视新闻来看,如果她发现了她的亲友,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坐船转移出来了。
蓝卡是虔诚的佛教徒,同行的时候,她反复告诉我们:“人在世上是有轮回的,多帮助他人,多救援他人,来世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司机廖华
“那一刻我完全不知道,以为是车坏了。”看到人群从高楼里蜂拥而下,出租车司机廖华赶紧下了车。
老成都有四道门,从原来的西门(也即清远门)出城,一直可以通向都江堰。
5月12日夜间十点,二环路边的石仁加气站,黄绿相间的出租车排了近两公里长。大家内心被同样的声音呼唤着,不约而同奔向同一个地点——都江堰。
车队缓缓前进,点点灯光是城内惟一的光亮。手机也没有信号,只能间断地听到有无线电台的声音传出。廖华感觉大家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城里绕。
都江堰,一所中学前面,廖华和同伴们发现大量人群围在一起,天太黑连校名也看不清。大家开始分工,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将他们分送到成都火车站、朝觉寺汽车站等等。每送走一个孩子,就在负责的人处登记注明。
从成都到都江堰,来来回回跑了三四趟,凌晨五点多钟,廖华回到了家中。无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成为廖华和上千名出租司机未来几日的工作路线。
5月14号,廖华一早就来到锦江区的成都市红十字会工作点,这里是部分救援物资集中的地方,这些物资进行分门别类之后,将运往高速路口的指挥中心,等待统一调配。
“没想到自己成了当天第一个登记的”,廖华来回跑了三趟,运送数十名志愿者前往重灾区。到了下午,他意识到自己卫校毕业的身份也能发挥作用,决定直接奔赴前线。廖华和他的妻子,加上其他医疗志愿者,共计十六人在当天到达了彭州。
14日下午一点,廖华到达高速路口,打算继续运送来往伤员。他突然发现,56路、53路等公交车齐刷刷列成一排,顺着开了五六分钟,还没看到队尾。
“到了那才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各地的医疗机构源源不断地运送医务人员前来支援。“一车一车的护士,有一辆刚刚从山东开来。”
虽然悻悻而归,但是廖华与妻子和其余14名志愿者之间留下联系方式,打算一旦收集到必要的医疗设备,再次集体奔赴重灾区。
还有更多的人,我们没有机会与他们相遇,与他们交谈,与他们一起实施救援,与他们一起前往不同灾区,去安慰并且帮助那些受到了伤害的人们。因为灾难,无数的陌生人开始并肩走到一起。
相关文章
more
- 都江堰土改:行政破了法律的局 | 2008-09-25
- 暴雨致北川6000余人被困 唐家山堰塞湖涨水 | 2008-09-24
- 争议范美忠(1) | 2008-09-16
- 争议范美忠(2) | 2008-09-16
- 利益博弈困扰放贷 | 2008-09-1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